文:吴美福
江南的烟雨,朦胧了千年的时光。在这片水乡泽国之中,有一位先贤的身影,穿越历史的尘埃,静静地伫立在岁月的长河里。他是泰伯,一个让天下、启文明的名字,一个以德化民、以义立身的传奇。
泰伯的故事,始于岐山之下。那时,周室初兴,古公亶父心怀天下,欲传位季历,以昌姬姓。泰伯知父志,毅然偕弟仲雍,远遁荆蛮。他断发文身,示不可用,三让天下,成全父愿。这一让,让出了千古至德;这一遁,遁出了一片新天地。
他来到江南,这片被称为“蛮荒”的土地。那时的江南,水泽茫茫,草木丛生,民风质朴却未开化。泰伯以仁心化民,教人耕织,兴礼乐,立城郭。他将中原的文明带到这里,将礼义的种子播撒在这片土地上。渐渐地,江南不再是荒服之地,而是礼乐之邦。吴越之风,自此而兴。
泰伯之德,如山之高,如水之深。他让天下,不是为了名,而是为了义;他开吴,不是为了功,而是为了民。他的心中,装的是天下苍生,装的是礼义大道。孔子曾赞他:“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这样的赞誉,泰伯当之无愧。
千年之后,江南的烟雨依旧,泰伯的德风长存。走在这片土地上,仿佛还能听到他教民耕织的声音,仿佛还能看到他立城郭的身影。他的故事,早已融入了江南的山山水水,融入了吴越儿女的血脉之中。
泰伯,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他的让,是一种胸怀;他的化,是一种力量。他让我们明白,真正的伟大,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放下多少;不在于征服多少,而在于教化多少。
江南的风,轻轻吹过,带着泰伯的气息。在这片土地上,他的德,如山般巍峨;他的义,如水般绵长。泰伯,这位千古至德的先贤,将永远活在这片土地上,活在每一个敬仰他的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