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谦锋 三让刻碑铭》


撰文:吴美福

       江南的雨总是绵密的。我站在梅里古都的城墙上,望着远处烟雨朦胧的泰伯庙,檐角的铜铃在风中叮当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三千年前的往事。

       那一年,岐山脚下的周原,麦浪翻滚。泰伯站在田埂上,望着父亲日渐佝偻的背影。他知道,父亲心中藏着难言的忧虑——该将王位传给谁?长子泰伯,还是幼子季历?季历之子姬昌,聪慧过人,有圣人之相。

       夜色如墨,泰伯独坐庭前。案几上的竹简摊开着,却一个字也读不进去。他想起白日里,季历抱着年幼的姬昌来请安,那孩子明亮的眼睛里,仿佛装着整个星空。泰伯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案几的边缘,直到指尖传来细微的痛楚。

       第一次让位,是在宗庙祭祀之后。泰伯以采药为名,带着仲雍悄然离去。他们翻山越岭,涉水渡河,直到江南的蛮荒之地。这里没有巍峨的宫殿,没有繁琐的礼制,只有朴实的先民和广袤的土地。泰伯教民耕种,开凿伯渎河,将中原的文明播撒在这片沃土上。

       消息传到岐山,古公亶父震怒。使者带着父亲的诏令追来,要泰伯回去继承王位。泰伯站在新开垦的稻田边,看着绿油油的秧苗在风中摇曳。他轻轻摇头,对使者说:”父亲有季历,季历有姬昌,周室之兴,当在他们身上。”

       第二次让位,是在父亲去世之后。宗室大臣们千里迢迢来到江南,恳请泰伯回去主持大局。泰伯正在教先民们制作陶器,他的手上沾满了黏土。他举起沾满泥土的手,对大臣们说:”你们看,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季历贤明,必能光大周室。”

       第三次让位,是在季历去世之后。这一次,泰伯带着仲雍来到太湖之滨。他望着浩渺的湖水,对弟弟说:”我们就在这里终老吧。姬昌那孩子,将来必成大器。”湖面上,几只白鹭掠过,留下一串涟漪。

       我走下城墙,走进泰伯庙。殿内的塑像庄严肃穆,却掩不住眉宇间的温和。香炉里的青烟袅袅升起,恍惚间,我仿佛看见泰伯站在稻田里,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他三次让位,不是懦弱,而是大智;不是逃避,而是成全。他用一生的退让,换来了周朝八百年的基业,换来了江南的繁荣昌盛。

       走出庙门,雨已经停了。阳光穿过云层,洒在伯渎河上,波光粼粼。这条泰伯开凿的河流,依然在滋养着这片土地。而泰伯的精神,就像这河水一样,永远流淌在江南的血脉之中。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2)
上一篇 2025年3月5日 下午6:00
下一篇 2025年3月5日 下午6:02

相关推荐

  • 泰伯:先秦至德思想的践行者与文明融合的先驱

    撰文:吴美福 在中华文明的早期谱系中,泰伯的名字或许不如孔孟老庄般闪耀于思想典籍,但他以“三让天下”的实践智慧与开拓精神,构建了一套独特的道德哲学体系,成为先秦时期“德治”思想的重…

    2025年4月8日
  • 《吴学之光》

    文:吴美福 我的书房里,有一面墙专门用来陈列吴学典籍。从《吴氏家谱》到《吴文化研究》,从《吴地风物志》到《吴方言考》,从《浅谈吴学》到《论吴学》,琳琅满目,蔚为大观。每当阳光透过窗…

    2025年3月5日
  • 《三月的丝竹》

    文:吴美福 鼋头渚的樱花还在含苞,蠡园的水波已把晨光揉碎成千万片银鳞。古运河边的老柳树刚吐出米粒大的嫩芽,枝桠间悬着的几盏红灯笼便急着在风中蘸墨,要给三月写一封花笺。 惠山祠堂群的…

    2025年3月5日
  • 《砚底潮声》

    撰文:吴美福        太湖石皱褶深处渗出一滴北宋的雨。我在退思园夜读,忽见残碑拓片上的虫蛀孔洞溢出微蓝星…

    2025年3月5日
  • 《泊渎河畔的青铜犁痕》

    撰文:吴美福       晨雾未散时,泊渎河像一卷半展的旧宣纸,青石埠头沁着露水,苔痕漫漶处依稀可见船缆磨出的凹痕。我数着埠头石阶上的年轮,一级是吴越争霸的剑影,一级是南朝四百八十…

    2025年3月3日
  • 吴学:时光深处的文化绮梦

    撰文:吴美福       青苔爬上花墙时,我总爱在退思园的石矶上坐定。紫藤的暗影顺着瓦当游走,将四百年的光阴折成满池碎金。那些雕着博古纹的漏窗,像极了时间睁开的瞳孔,明清的烟雨、民…

    2025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