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最完整的文化序列:中华第一玉琮最早发现有人工灌溉系统的古水稻田最早的葛纺织品实物……
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一起寻味远古的稻米花香,探寻“江南吴学文化”的源头。
苏州草鞋山遗址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南岸,1956年被发现,1957年正式命名,1995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升级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草鞋山遗址是诸多远古文化的发源地,也是江南地区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文化发展序列保存最完整的遗址,被考古界称为“江南史前文化标尺”,具有国际影响力。针对遗址进行的多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为研究太湖地区、长江下游的古代文化提供了典型地层与文化遗物。
遗址内发现的良渚文化大墓,出土了大型玉琮、玉璧等随葬玉器,是首次在史前墓葬中出土玉器,解决了史学界争论不休的琮、璧年代问题。
草鞋山遗址还被称为“世界稻作文化的原乡”,这里出土的碳化稻确定为人工栽培稻等,为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栽培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是中国水田考古与研究方面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早在6500年前,草鞋山的先民们依水而生,种植水稻、建造房屋、纺麻缝衣,开启灿烂辉煌的江南史前文明。
苏州草鞋山遗址是太湖流域史前文明的中心聚落,遗址面积达40.2万平方米,首期建成的遗址公园核心展示区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集合了“行走在遗址间”草鞋山遗址保护主题展、考古现场展示、古水稻田场景复原、科技考古工作站等功能空间。
在公园入口处不远,有一扇醒目的“时空之门”
透过这扇门,前方就是草鞋山。这里也是1972-1973年,震动考古界的首次发掘现场。
草鞋山面积约1万平方米,北半边稍高,最高处约10米。但最终因取土、自然水土流失等原因,目前现存仅1米高左右的台地。
草鞋山的东南,有一座夷陵山(原高约15米,现存约10米),也称唯亭山,是草鞋山遗址中唯一现存的可以显现的高台。
草鞋山遗址历经十余次考古发掘,截至2021年,共发现新石器时期墓葬239座,水稻田遗迹115块及多处房址,出土各类文物1200余件。
如今,在园内一栋屋顶盖满“稻草”、外墙被设计成考古文化层的不规则建筑里,“行走在遗址间”草鞋山遗址保护主题展作为常设展览,展示着草鞋山遗址的历次考古成果。
步入展厅,“掀开地表”的艺术场景映入眼帘。草鞋山先民栽种水稻的画面生动复原,葛纹理组成的屏幕上动态投影着解说动画,地表之下则是遗址坑模型。
展厅内,三个展柜依次展示了草鞋山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一出土就打破人们对玉琮年代普遍认知的“中华第一玉琮”,在展厅中以全息投影方式得以全方位呈现。
展厅中展示了草鞋山遗址文化层的模拟装置,文化层堆积厚达11米,共10个层级,分属不同的文化时期,从下往上依次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连续叠压,被称为江南史前文化“三叠层”。
展厅还打造了考古知识、草鞋山文化的知识普及空间,叫做“考古世界”。这里有田野考古的知识科普,有考古亲历者的口述,还有考古现场的互动体验。
编辑:吴美福
2023.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