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贤吴氏大宗祠于2014年4月开始等建,2014年7月奠基开始原址复原重建,历时三年多,于2017年12月29日正式峻工落成,前后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
兴贤吴氏大宗祠东西长50.6米,南北宽43.2米,占地总面积2185.92平方米。祠堂的主体前后共三进,每进分三开间,左中右分别被青云巷和白玉巷分隔开来,每进之间有廊棚连接。
据光绪《广州府志》卷三十三 选举表二 隋唐宋元进士文献载:吴邈:南海人,(宋)熙宁九年丙辰五甲进士;吴仁孙:南海人,(宋)绍定二年己丑四甲进士;吴桂发:南海人,(宋)咸淳元年乙丑二甲进士。
据《兴贤族谱》之明嘉靖七年编的《宗支图记》载:“四代孙仁孙进士”,至清雍正十二年编的《四修南海吴氏族谱序》,明确写道:“至四孙仁孙,登绍定己丑(1229年)科进士。
自南宋吴仁孙公高中“进士”,对兴贤吴氏后人的兴旺发达,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继有明朝的吴宗汤、吴龙祯、吴中谦、吴以连,还有清朝的吴日升等,一村六进士,鼎盛一时。自古“一子受皇恩、全家食天禄”的时代,使仁孙公自高祖、祖父、父亲,皆“官拜朝奉、身居天职”,以至福荫子孙;必寿公夫妇合葬墓被列入“古迹古墓”也与此有关。显然,清前的《必寿古墓》,断不会只有“石牛”两只,可能还有石人、石马、牌坊等,可惜,均已“石沉大海无踪影”了。
据《广州府志》卷116列传五 明南海二 和康熙《南海县志》卷12人物志中 循吏 里,都记载,原文如下:“吴宗汤:字允相。少聪慧笃学,德性温醇。正德十四年己卯举于乡(南海志误作乙卯),嘉靖十四年乙未中乙榜。(据郭通志修)” 由吴宗汤的传记可知:吴宗汤“少聪慧笃学,德性温醇。” 为官时“清操自励,夙弊尽革,涖政三载,吏畏民怀。” 当辞官“飘然南归,”便“不复出矣。”为人十分低调。但仍不忘帮助“弱势社群”和“反腐倡廉”,“人皆义之”,且“感其德”,视其为恩人,终身不忘。是我们吴氏清官的好榜样。
据乾隆《南海县志》卷十二 人物 循吏 里载:
“吴中谦:字惟炳,蚤著才名联捷,万历癸酉甲戌授户部主事。吴中谦于明万历元年癸酉(1573年)和万历二年甲戌(1574年)科举考试中,两科接连及第,故称“联捷”,为第二甲賜進士出身(共70名)获第63名,即授户部主事。据《兴贤族谱》“四修南海吴氏族谱序”,内有“进士、官吏部掌铨衡、十三世孙中谦”等语。据康熙《南海县志》卷之二建置志 古迹之《家庙》文中称:《吴氏大宗祠》在大圃堡兴贤乡,进士中谦建,所以,兴贤《吴氏大宗祠》是吴中谦所建。
据康熙《南海县志》卷十二 人物志 循吏 里,有关于吴以连传的记录,原文如下:吴以连:字泰茹。幼颖悟力学砥行,总角由邑庠有声,崇祯庚午乡荐第二人,丁丑成进士,选授户部主事。崇禎十年丁丑(1637年)科成进士,是第三甲賜同進士。
据宣统《南海县志》卷十四 列传载:“吴日升,
同治十二年,葵酉举人,光绪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据宣统《南海县志》可知,吴日升,字晓帆,大圃堡兴贤乡人。《兴贤族谱》“五修族谱”是由他主修的,并写有“序”。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中举人,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中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的前五名,入选翰林院为庶吉士。
人总是有要坚守下去的东西的。譬如人间亲情,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热爱。而祠堂正是这些美好情感的依托。祠堂,不仅是一种仪式,使得世间悲欢离合有了记载,更是一种传承,让一代又一代的人牢记精神的根,生生不息
踏进烟雾朦胧中的广东佛山南海兴贤吴氏大宗祠,清幽而明远,庄重而旷达,静静地处于深沉之中,像一片净土,滋润着人的心灵,洗去人类心灵的尘埃。
春风南下。风拂过,吹红了遍地的红花,温暖了大家的心。放下行囊,携一缕春风,去游一游兴贤吴氏大宗祠,净化心灵,荡涤灵魂。
送一首诗与大家共勉:
吴学文明,源远流长。华夏吴氏,各据一方,凡我吴裔,仲雍子孙。血浓于水,手足情深。振兴吴家,大众一心。吴氏儿女,景慕祖先,祠堂祭祀,千年不辍。尊祖敬宗,常怀念望,心驰神往,而歌颂之,吾祖仲雍,人神共仰。德泽广被,惠我八方。千秋万代,地久天长。
让我们不忘自己的根,常缅怀祖宗,记住乡愁,不断净化自己的内心,弘扬“谦让”精神,发扬光大。让至德旗帜高高飘进吴姓的千家万户,扎根、开花、结果。祈福吴姓的明天会更幸福!
我深信这座历尽几百年风雨的兴贤吴氏大宗祠将更加辉煌,散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中网传媒特约通讯员 吴美福
2023.3.8日于佛山顺德乐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