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雍后裔东渡九州的故事二

根据《松野连家谱》记载,夫差的庶出公孑公子忌于孝昭天皇三年东渡,先定居于今天的九州熊本县菊池市,后来公子忌的后人迁徙至筑后川流域,居倭奴国。再往后,又出现了和汉朝的使节往来,更令人惊讶的是出现了“姓姬氏,卑弥呼(卑弥子)”以及赫赫有名的“倭五王”。《松野连家谱》所记载的内容是惊人的。松野家(姬氏,后称纪氏)是日本古代历史上最煊赫的家族,无出其右。关于《松野连家谱》我们在后续的章节里会详细解读。无疑,《松野连家谱》是姬(纪)氏子孙为了不忘记始祖的家族备忘录,
在中国古代宗法制度下,事死如事生,祖先必须要子孙祭祀,子孙要祖先降福,活人离不开死人,死人亦离不开活人,宗子不仅是一族之长,又是宗庙之主。如果宗子因放出奔,就叫“宗庙失守”。如果祖宗灭亡,宗庙就要绝祀,这是最大的不孝,所谓“灭宗废祀,非孝也”。
《松野连家谱》是姬(纪)氏后人口口相诵,提醒世世代代的夫差后裔们,身在异国,远离故土,亦当刻骨铭心,宗祀社稷,薪火相传。
姬在日语发音“Ki”。从公元前 473 年到后来的卑弥呼建国,衣冠东渡的姬氏以及其他的华夏渡来人筚路蓝缕,历经 600 多年,顽强勇敢地在异国他乡生存繁衍,积极地融入当时的日本社会,和日本原住民融合共生发展。
天潢贵胄的姬氏一族,开始崭露头角,逐渐成为那个时代先进文明的传播者和领导者。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和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姬姓吴氏一族最终统治了日本列岛的大部分领地。
以姬氏为代表的吴姓移民加速了日本社会进入弥生时代的步伐。姬氏吴始也在漫长的弥生时代不断和外来移民、在与原住民归化融合。这种融合和归化也给姬氏吴姓一族注入了新的基因和文明血脉。“姬”因为同音异字的转化,以及政治经济上的客观需要,行生出“纪”(Ki)、“木”(Ki)、“基”(Ki)和“记”(Ki)等一系列的同音异字姓。其中传承最为久远、生命力最为强大的当属“纪”这一支。
“姬”向“纪”的演变,是历史客观发展带来的结果,也是当时的日本社会统治阶级权力斗争的结果,关于这种斗争,我们将在接下来的章节专门讲述。
纪氏(吴)渡来人早期躬耕于九州的菊鹿盆地,后迁徙至以太府为中心的北部九州中心区城。在完成了九州崛起的传奇后,分别沿濑户内海和日本海将势力扩展到关西的大阪奈良以及和歌山等地,成为主导大和政权的核心力量。全盛期,纪氏(吴)势力范围从关东到九州,统治着绝大部分日本列岛,此外,一段时间也将朝鲜半岛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成为名副其实的东亚霸主。奈良时代后期到平安时代,我们将纪氏(吴)的活动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从公元前473年的弥生时代到公元5世纪初叶。这一时期纪氏(吴)一族卧房尝胆、筚路蓝缕,先是和当地的居民融合发展,而后厚积薄发,历经700多年。前半期止于公元1世纪,后半期从1世纪到5世纪初叶。后半期代表人物有卑弥呼女王和倭五王。关于卑弥呼和倭五王,我们在接下来的章节里详细阐述。第二个时期是以公元645年大化革新为分水岭,从大化革新至飞鸟、奈良以及平安时代前期,纪氏(吴)一族英才辈出,群星闪耀。从权倾朝野的大臣到天皇妃嫔,从地方的郡守到域外的朝鲜半岛,文臣武将,墨客骚人,论数量和活跃的领域,纵观日本古代历史,纪氏(吴)一族空前绝后。
第三个时期是平安时代中晚期到江户时代。这一时期,纪氏(吴)一族势力开始急剧衰退,但是众多的纪氏(吴)中下级文人和官吏依然生生不息,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历名士代》和《地下家传》等史料有明确记载这一时期的纪姓(吴)下级官吏和以纪氏(吴)为始祖分离出来的其他氏族。
记录纪氏(吴)一族的家牒、谱图以及史料众多,现摘录如下:
1.《尊卑分脉》中世纪家谱
2.《诸家系图纂》家谱集本
3.《上司系图》东大寺史料编纂所
4.《纪氏家牒》
5.《诸系谱》中田宪信编著
6.《续华族系谱》宫内厅藏书
7.《栗栖文书》东大寺史料编纂所
8.《皇胤志》中田宪信编著
9.《诸氏家牒》铃木真年
10.《纪氏系图》国文学研究资料馆
11.《姓氏家系大辞典》太田亮博士
根据上述资料以及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首先梳理出被认为是纪氏(吴)以及平群氏等众多豪族先祖的武内宿祢。
根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孝元天皇的皇子和纪氏豪族ャマシタカゲヒメ(也是ウズヒコ的妹妹)结婚后生下建内宿祢(武内宿祢和建内宿祢是同一人)。武内宿祢的孩子中,有一位叫木角宿祢,木角宿祢被认为是纪直、纪臣氏(同属纪氏宗族)的始祖。武内宿祢有九个孩子,这九个孩子后来的分支成为日本古代九大豪族的始祖。根据《日本书纪》和《古事记》整理纪氏关系图如下:
1.波多(羽田)—八代宿(羽田、秦)、臣、林臣、波美臣、星川臣、淡海臣、長谷川部臣
2.巨勢–小柄臣、雀部臣、軽部臣
3.蘇我臣–蘇我石川宿禰、川辺臣、田中臣、高向臣、桜田臣
4.平群臣–平群都九宿、佐和良臣、馬みくい臣
5.木角宿–木臣、都怒臣、坂本臣
6.葛城長江曾都比古–玉手臣、的臣、生江臣、阿藝那臣
7.若子宿禰–江野財臣
8.久米ノ摩伊刀日売
9.努ノ伊呂日売
考察这九大豪族,我们发现和九大豪族氏族读法一致的地名都在九州北部的筑前、筑后,以及肥前等地。根据古代氏族取名惯例,我们认为武内宿祢的先祖是在北部九州。
米书第十章第二节九州王朝里也提到,九州高良大社的祭神据宿祢。和上述九大豪族姓氏读法一致的地名,以高良大社为中心向外辐射到对应的地方。这一点和《松野连家谱》相互佐证。这九大地名兹摘水
1.羽田(波多)
2.肥前基肄郡基(紀)
3.肥前佐嘉郡巨勢(巨勢)
4.肥前三根郡葛木(葛城)
5.椎田町葛城村(葛城)
6.曾我(蘇我)
7.平群(平群)
8.高良山附近的武雄踞说是武内宿弥的父亲。
虽然日本学术界对于《古事记》和《日本书纪》所记载的史实本身抱有怀疑,但是我们惊奇地发现,作为日本第一部大和朝廷编纂的正统史书都是皇家族和纪氏(吴)连接在一起,足可以窥见当时纪氏(吴)在日本社会的巨大影响。接下来,我们根据历史时间顺序,梳理历史上的纪氏(吴)名人。
第一位是纪角宿祢。公元392年,百济的辰斯王由于言行对天皇多有宿祢被派往朝鲜半岛问责辰斯王。辰斯王却被离奇杀害,辰斯王的外甥《日本书纪》记载)。
第二位是纪小弓宿祢,约公元470年3月受天皇之命以新罗征讨大征朝鲜。此时,纪小弓宿祢刚刚遭受亡妻之痛,天皇敕令吉备上道采女人纪小弓,同赴朝鲜。纪小弓大破新罗联军,联军残部聚在大邱附近,奉小的大伴谈和纪岗前来目连战死。不久,纪小弓病死在新罗前线。采女宫回国归葬,葬在今天的大阪府泉南郡。
第三位是纪小弓宿祢的儿子纪大磐。惊闻噩耗的大磐火速赶往朝鲜战场。自任兵马船官,擅权独断。小弓死后,接替小弓的小鹿火宿祢听闻大磐在军中种种行径十分生气,唆使苏我韩子除掉纪大磐。不想纪大磐先下手将苏我韩子杀了。不小鹿火宿祢不久回国,回国途中驻留角国(今天的山口县),他也成为都怒国造始祖,这是后话。
公元 490 年,纪大磐迁往任那,成为统治任那、新罗、百济的三韩王。
任那人左鲁运用计谋杀害适莫而解,在带山城筑城,断了百济的粮道。被激怒的百济王派出将军古而解和莫古解被大磐的军队打败。之后大磐兵力耗尽,从任那回国。大磐驻留部属300 多人悉数被杀。
大磐之后到大化革新(公元645年),大将军纪南麻吕宿祢和纪臣盐手的主要活动散见于《日本书纪》。纪南麻吕参加了著名的讨伐物部氏的战争。纪臣盐手推举山背大兄王登基。
纪氏(吴)一族长期活跃于朝鲜半岛,在朝鲜半岛也开枝散叶。根据《皇胤志》以及《百济本纪》记载,纪弥麻沙出生在朝鲜半岛,是纪镰臣宿祢的孩子。弥麻沙是纪镰臣和朝鲜本岛人所生,在百济擢升至升奈率(百济官位)。
和大化革新之前的时代不同,飞鸟和奈良时代前期的纪氏一族高官辈出,权倾朝野。
大化元年八月,东国国司纪臣麻利嗜拖被贬失去官职。白雉元年(公元650年)又获朝廷重用,任左右大臣。
天智朝,纪大人臣任御史大夫。藤原廉足下葬在山阶寺时,天智天皇命纪大人臣为天皇使节替天皇诵读送终词。
进入奈良时代,纪麻吕出任大纳言,纪麻路任中纳言,纪饭麻吕任参议官。纪橡姬和智贵皇子生下白壁王,白壁王就是后来的光仁天皇。光仁天皇即位:后,纪橡姬的父亲纪诸人(纪麻吕的外甥)追赐为太政大臣。
纪氏成为名副其实的外戚之后,纪氏家族发展速度加快。光仁天皇之后的恒天皇时代,纪广纯和纪家守成为参议官,纪船守和纪古佐美升任大纳言,纪氏一由于在平叛蝦夷之乱有功,纪氏一族数十人被加封为议政官。
天智朝御史大夫纪大人之子的纪麻吕在文武天皇时期的大宝元年(公元年)和藤原不比等以及石上麻吕三人同时被封为大纳言。纪麻吕在四年后的庆云年(公元705),文武天皇闻讯,极为痛心,为表心迹,敕令赐葬仪和命。同时文武天皇下令采录纪麻吕的汉诗一首入《怀风藻》。
《怀风藻》,意即“缅怀先哲遗风”。“藻”字则可能典出陆机《文赋》:“藻,水草之有文者,故以喻文焉” 全诗收集收录64位作者共120首作品,作者都是当时皇族显贵,例如文武天皇、大友皇子、川岛皇子、大津皇子和其他官吏、儒生、僧侣,草之有文者,故以喻文焉。”全诗集录4作者共1首作品,作者都是当时的皇族显贵,例如文武天皇、大友皇子、川岛皇子、大津皇子和其他官吏、儒生、僧侣等。诗歌以五言八句为主,内容方面包括侍宴从驾、宴游、述怀、咏物等,借用儒道老庄典故,文风浮华,讲求对仗,深受中国六朝文学影响集大成也!其文学风格也不忘中华民族之传统也!
日本国称之为“纪” 、既来之为2000多年前东方梅里之“吴姓” 。经过数百年之演变,一部分吴氏佼佼者演变为日本皇族;更多吴氏演变为今日日本国的上流社会、中产阶级、社区贤达、各行各业之精英。为推动日本社区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网传媒副总编辑吴美福
2023.5.16日

仲雍后裔东渡九州的故事二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3)
上一篇 2023年5月16日 上午10:55
下一篇 2023年5月16日 下午12:28

相关推荐

  • 泰伯:先秦至德思想的践行者与文明融合的先驱

    撰文:吴美福 在中华文明的早期谱系中,泰伯的名字或许不如孔孟老庄般闪耀于思想典籍,但他以“三让天下”的实践智慧与开拓精神,构建了一套独特的道德哲学体系,成为先秦时期“德治”思想的重…

    2025年4月8日
  • 《吴学之光》

    文:吴美福 我的书房里,有一面墙专门用来陈列吴学典籍。从《吴氏家谱》到《吴文化研究》,从《吴地风物志》到《吴方言考》,从《浅谈吴学》到《论吴学》,琳琅满目,蔚为大观。每当阳光透过窗…

    2025年3月5日
  • 《泰伯谦锋 三让刻碑铭》

    撰文:吴美福        江南的雨总是绵密的。我站在梅里古都的城墙上,望着远处烟雨朦胧的泰伯庙,檐角的铜铃在风中叮当作…

    2025年3月5日
  • 《三月的丝竹》

    文:吴美福 鼋头渚的樱花还在含苞,蠡园的水波已把晨光揉碎成千万片银鳞。古运河边的老柳树刚吐出米粒大的嫩芽,枝桠间悬着的几盏红灯笼便急着在风中蘸墨,要给三月写一封花笺。 惠山祠堂群的…

    2025年3月5日
  • 《砚底潮声》

    撰文:吴美福        太湖石皱褶深处渗出一滴北宋的雨。我在退思园夜读,忽见残碑拓片上的虫蛀孔洞溢出微蓝星…

    2025年3月5日
  • 《泊渎河畔的青铜犁痕》

    撰文:吴美福       晨雾未散时,泊渎河像一卷半展的旧宣纸,青石埠头沁着露水,苔痕漫漶处依稀可见船缆磨出的凹痕。我数着埠头石阶上的年轮,一级是吴越争霸的剑影,一级是南朝四百八十…

    2025年3月3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评论列表(1条)

  • Fake News的头像
    Fake News 2024年9月12日 下午5:26

    扯淡,人类分子基因学不支持你的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