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吴美福
穿越历史的时空,沿着上古的痕迹,走进仲雍的人生隧道,近来,我一直沉浸在仲雍的光辉人生的长廊中,感悟、感动、感怀一直萦绕于胸怀。怎样正确认识、认知、定位、评价仲雍的“让”王奔吴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对于吴姓意义非凡,而且对当代构筑和谐社会、弘扬至德精神、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仲雍的让德隐逸有哪些方面的意义与价值?笔者以为有五个方面值得大家研究:
一.避免了“兄弟阋于墙”的悲剧。中国古代无数人都梦寐以求想要做皇帝,因此皇权的争夺也非常的激烈,往往在皇权之争面前什么父子兄弟、亲情手足都得让步,古代皇权政治斗争最残忍的莫过于玄武门之变,想要弄清楚中国古代围绕皇权的政治斗争有多残忍,玄武门之变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李世民为了要坐天下、要当皇帝将一奶血胞的大哥李建成,二哥李元吉给杀了。这还不算完,李世民还要求父亲李渊下一道诏书,诛杀自己的孙子,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和李元吉的五个儿子,他们俩人的各五个儿子是李世民嫡亲侄子,满门抄斩,血脉亲仇啊,多么的血腥。两个月之后李渊就选择了退位将皇位让给李世明!
仲雍哪个时代,“周易”还没有问世,周礼更没有诞生,也就是说,周族的思想体系、道德体系、哲学体系、法律体系和文化礼仪体系还没有形成。人们的一切言语行为基本上是靠自觉自律、相互影响、互相监督而实行。我们不要美好的以为,周族内部是祥和的,一团浆糊,没有利益冲突。仲雍与季历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在谁主周王室之位这重大问题上,力主季历承袭王位的肯定是违背祖制与周礼规矩的,在当时是悖论逆袭。所以后来古公亶父深思熟虑后深感不安和内疚,重新做出决定让季历还位于泰伯。
那么,仲雍与大哥泰伯想法一致,即不愿让父亲不遂心愿而寡欲不欢、又能使侄子姬昌顺利接任周族大任,以和平的方式使政权过渡到季历从而达及姬昌,使几方的利益集团皆大欢喜,让三兄弟的情义相融在心中,化在血脉中长存,避免“煮豆燃萁”、“兄弟阋于墙”的悲剧,更是对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势喋血残杀的有力嘲讽和无情鞭挞。仲雍与大哥泰伯心心相印,壮奔南国,开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长征”。
二.没有仲雍的“让”就不成为其真正的让。当季历按照父愿几次还位给泰伯,当泰伯面对季历再三坚持要还位而征求仲雍意见时,仲雍一番发自内心的简短的话,不仅更加坚定了泰伯让位的决心,不仅坚定了泰伯远走彻底断了季历还位的决心。更彰显了仲雍无私无欲、心境无比高尚的境界,体现了他与泰伯南奔荆蛮、同心同德的决心。如果当时,仲雍不坚定的支持泰伯让位、联袂远奔南国,即使泰伯避位而没有仲雍同行,那么让位是不完善的;没有仲雍的同奔也就没有一支建制齐全的远行团队,那么让位是不完整的;如果泰伯单独让王避位远走,那么季历会坚持让仲雍继位,那么让位是不完全的;如果仲雍继承王位,那么泰伯的让位是不彻底的;如果仲雍继承王位,就没有传唱几千年的“三让天下”的美誉,也就没有后来的季札“三让”,更没有灿烂的“吴文化”和近3000多万辉煌的今日吴姓,亦没有传承三千年丰富多彩的文明富庶的华夏文明的基地——江南,也许不可能有影响中国文化至今的繁盛的八百年周王朝。如果那样,如果这样,历史就要改写,幸好,历史没有如果,不然,就没有今天的吴族,幸哉,感恩仲雍公!
三.“让德”与“禅让”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这就是尧、舜和禹。当时,正处于原始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凡做大事之前,都要把各部落首领聚在一起广泛听取意见,共同商议之后,方可行事。尧在位期间,曾设官掌管时令,制定历法。尧非常贤明。后来,尧的年纪老了,他就想找一个能够继承他职位的人。于是,他召集各部落首领,前来商议此事。
尧是做了国家的领导人,只是老了要找个贤明能干的接班人,是正常的交接班,是“禅让”,那尧的这种行为在哪个时代被许多人所称赞,因为在哪个蛮夷的时代,人们的思想还没有达到道德的高度层面,所以有了尧这种做法就觉得很点赞。
仲雍的精神与尧的“禅让”有着本质的不同。当泰伯面对季历还位征求仲雍的意见时,仲雍坚定的立场无私的回答,这是什么精神?当仲雍带着家人与团队乘着月色义无返顾的随着泰伯让位迁徙,这是一种什么精神?仲雍一生追随泰伯默默无闻甘愿当配角,这是什么精神?当泰伯有意要传吴国王位于他,仲雍坚定不移带着家人迁移海虞避王位去拓荒,这是什么精神?仲雍死后葬在海虞,情系海虞,家国情怀,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仁义的精神,这是博爱的精神,这是和谐的精神,这是为民的精神,这是为天地立命的精神,这是完美的道德情怀的精神,这是与泰伯齐辉的精神!
仲雍这种淡泊于帝王之尊贵,与大哥泰伯一样从内及外的言行一致,历经千辛万苦跋山涉水长征南国的坚定信念,隐逸南国心甘情愿追随泰伯突出泰伯形象甘愿做配角的完美的人格魅力,是与尧帝之“禅让”有本质区别。
四.奠基了“吴文化” 。泰伯、仲雍奔吴,开启了江南文明的钟声,肇始了吴文化,造就了吴姓的家园,繁衍传承了吴氏的血脉基因。从此,吴文化在梅里生根、开花、生长、结果,播及海内外,蓬蓬勃勃发展到当代,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脉之一。
泰伯、仲雍奔吴,却以周人先进文化征服荆蛮,建立吴文化。仲雍结合、吸收、融合泰伯以周文化教化、教育的方式,再与当地融入,接受当地习俗并变成自己的生活方式,揉合周文化与黄河文化,从而形成真正的江南“吴文化”。也是从吴姓产生的这一刻开始,吴姓人便深深认识到文化、知识的伟大力量。嗣后历代历宗都在不断完善吴文化的内核深化吴文化外延,使吴文化不断的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沉浸到人民的心田。以至到春秋时期的季札,博闻如礼,观乐知音,学惊诸候,成为一代吴文化的学者大师。自兹以后,吴氏族人,无不以诗词经诗为宝,以知书达礼,求学好知为荣。翻阅各家吴谱,无不突出读书这一条,正是这一优秀的宗族传统,培养出历史上众多的吴姓书香世家,盈育了大批杰出的芸芸士子。综观吴姓历史,名登科举榜首者,不乏其人,而有杰出贡献、名登科举榜首者,更是不计其数。战国吴起著《吴子兵法》,为中国兵法经典,三国吴质,文章列“建安七子”之首,唐吴道子,丹青成历代之圣。吴敬梓一部《儒林外史》,写绝了中国人虚伪劣根性,吴承恩一部《西游记》博得全世界的喜爱和好评。
吴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绽放着灿烂的文明之光。
五. 创造了吴地、吴姓与吴国。 仲雍与泰伯壮奔梅里,从此梅里就成了吴姓可爱的家园。仲雍的子孙就在这里劳动、繁衍、生息,成为吴氏的发祥圣地,仲雍公是吴姓的传世之祖、血缘之宗。从此,这里逐渐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中心、政治、经济交流的中心、礼仪文明的中心。著名教育家张其昀说 : “东南之文化,不在苏杭,不在京津,在无锡之梅里。”穿越历史七百多年的具有厚重文化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底蕴、具有高尚的道德风尚的吴国,对于开疆拓土、巩固中国的版图,形成一统的华夏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开拓开发江南,把太湖流域的江南地区建设成历朝历代的全国最富庶地区,财赋之盛,甲于全国,利在千秋。泰伯、仲雍缔造的吴文化是独树一帜、极具特色、极有价值、富有意义、传承不息的文化经典。
2023.6.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