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美福
文化的生成与演绎,最大的弊端就是当地域文化形成之后所带来的封闭性和排他性,即一味固守自身的某些属性而拒绝接受新的事物,对”非本土文化”的文化因子釆取排斥心理。由此带来的直接结果,便是文化的保守与僵化。吴学发端于长江下游,浩浩荡荡的长江不绝而来,又乘势而去,毫无犹豫地汇入广阔的大海,在文化思想上,吴人即根植于本地文明,又顺应历史潮流,面向海洋文明,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交叉作用下,拓新自身的文化方向,建构自身的文化机制,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提升自身的文化价值。吴学的这种灵动机变,承转履新的文化机制,与吴学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不断与异质文化撞击,渗入,吸收,融合,整合,裂变中,不断调整,改造,创新,在一种持续中的演变中始终保持着”新主流”的文化方向,从而使吴学在不同历史时期保持着先进方向。
吴学的建构,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完成的。在吴学的历程中,都表现出顺应时代潮流的特征。春秋战国时期,征战是主流,则吴学表现为”刚勇尚武,善于谋略”; 从秦汉到宋元,虽历经王朝更迭,但主流是统一,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唐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极大地影响了吴学的建构,此时吴学的特征是经济与文化并重; 自明清以来,中国从农耕传统社会步入现代文明,吴学由此由传统文化向多元化发展,在传承创新中前进。自春秋战国以来,纵观吴学的历程:审时度势,创新发展,注重实用,一直是吴学的主旋律。
吴学是在本地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地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汲取各种优秀文化的精神的养料,逐渐发展壮大的。与其他一些区域文化显著不同,吴学对外来文化并不是抵触和排斥,而是虚心学习,科学吸收,融会贯通,推陈出新。在吴学长期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每一次外来文化的到来,吴学都会与其碰撞出火花,进而促进吴学高潮的出现。如先秦时期的吴学,就是由泰伯和仲雍兄弟肇始,将先进的中原文化与土著的荆蛮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以后又先后吸收了楚文化,越文化和齐鲁文化的精华,从而促使吴国在春秋列国中脱颖而出,成就了一段霸主伟业,使吴国兴旺七百多年。
吴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了吴地深刻的历史记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吴学是吴地地域文化的简称。它泛指吴地从古至今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吴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悠久的传统,是包含性开放性融合性,进取性的文化,吴学不仅对无锡,苏州,并且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历史发展,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先进文化发展导向以及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吴学是儒家文化兼容的独特发展,吴学同时也在不断吸纳其它地域文化的优秀因子。仔细研究吴学的历程,吴学更多呈现出,是吴学心理结构的开放性,包容性,实用性,对经世致用的注重性。这种开放,包容,实用,致用始终坚持着。这一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使得吴学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能够不断地吸收,兼容异质文化和先进文化因子,因而在历史各个时期,在文化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居于中华民族的前列,这种蓬勃的生命力在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今天,将会彰显出更强大的光辉。
吴学作为具有吴地独特历史记忆和浓郁地域特色,并融合了时代精神的区域文化,是凝聚吴人精神的特殊文化符号,是推动吴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长久不衰和后来居上的精神源泉。特别是在中华民族现代化的历程中,吴学越来越表现出实践的先进性和独特的气质与魅力。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自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以来,吴地人以吴学的经世致用,务实重工,开放创新的精神,创造了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工商业文明,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吴学对推动长三角流域率先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区域文化的吴学,是中华文化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历史演绎中,吴学以其独特的风姿,曾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引领风骚,成为众所瞩目的潮头文化,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对于中国传统农耕社会向文明社会范型的演变,接受异质文化,认同外来文明起了领导和决定作用,吴学的文化机制和新鲜的活力,推动着吴学向着进步的世界文化迈进,不断接受外来新文化,吐故纳新,突变自己,向着文明的现代化之路推进。
尚德精神是吴学的优秀传统,也是吴人共同的道德基础。吴学从精神取向看,是一种具有鲜明尚德性文化。这种尚德精神不仅因早期泰伯的让王奔吴,季札诚信挂剑,更在于吴人对德行好,品德高的”贤德”之人之行的高度价值认同,使吴学的尚德性得以传承下来。
对”德”的敬重与尊重,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风气,在吴地后来的社会发展中,成为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依据,发挥了重要的精神支撑作用。”尚德”精神积淀了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吴人有意识的文化选择,成为”尚德”文化得以延续的最大推动力量,从而使”吴学”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2023.7.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