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灿烂的文学艺术

文/吴美福

无锡是吴学的发祥地,是吴学的摇篮,深厚的文化积淀,独有的文化张力,造就了山水名城无锡,塑造了锦绣江南的灵魂。兼容并蓄,多元共荣的包容性是吴学的重要内涵和特色,与水文化紧密联系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具有博大的胸襟,江南地区水域辽阔,江湖纵横,即孕育了吴地水性文化的勃勃生机,又为吴地千年文明百年繁华提供绵延不绝的动力。吴地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元文化和谐共处,兼收并蓄的传统,遂步地结晶成吴学。
吴学的精神文化包括吴地人们独有的宇宙意识,审美意识,生活观念等。吴学的物质成果作为直观的外显表现形式固然重要,吴学的”开拓精神,开放精神,谦让包容”等精神性的挖掘,提升作为其内在民族性与韧性,市民生活态度与文化积淀更加重要。依托吴学将城乡建筑,街道,景观,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在满足和提升”文化我者”的日常生活情趣和文化熏陶的同时,追求吴风雅韵与精致生活品质,实现吴学当代化,形成一条吴学有价值有生命力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体系。
吴学是吴地人们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与灵魂,凝聚着吴人对世界和生命历程的认知和感受,积淀着吴人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生命力的重要彰显,更是民族创造力,发展力的重要源泉,在今天,仍然是地方与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
吴学的优秀传统,符合时代潮流,适应社会需要,至今仍起着直接或间接的重要作用,是吴地乃至全国深层发展的强大动力之一。一些古代物质具象,是凝固的历史,不仅具有访古探幽的鉴赏价值,如大运河等仍有经济发展意义。一些文艺形式与手工技艺,如昆剧,锡剧,刺绣,年画等,呈半流体性,得到去糟存精的改造,在现实中得以延伸,怡情陶性,激发意志。传统的精神意识至今仍潜移默化地滋润人们心田,构成创造性基因。
吴地自宋元以来成为全国学术重心之一。史学以方志编纂闻名于世。《吴地记》,《吴郡记》,《邑陵志》等,体例日趋完备,内容丰富,是全国仅存至今的少数唐宋方志。东林书院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影响华厦。清初顾炎武游历各地,考察山川民情,着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学术名著,开清代考据之先河。吴派经学创始人惠栋,发扬汉儒经学,着《周易述》,《汉易学》等书。在顾,惠的影响下,吴地涌现了赵翼,钱大昕,壬鸣盛等著名考据家。吴地富有宋学渊源,朱柏庐《治家格言》,至今仍有庭训意义。
吴地古代文艺学术成果,有着潜移默化的鉴赏浸润作用,其精华被吴人所吸收,而形成近现代吴人的优良个性。灵动细致的创造方法与缜密的学术风格,仍可为今日文艺创与学术撰写的借鉴,在今天吴地作家,艺术家,学术家中仍有闪光的体现。钱钟书,顾颉刚,钱穆等当代文史专家,均擅考据之学,应是吴学传统的继承。
吴地绘画,名扬中华。南北朝顾恺之,陆探微,以人物见长,写实而传神,多有佳作。张僧繇之画,具有画龙点睛之妙。唐朝张旭善草书,笔法奇突,人称张颠。画家郑法士,善写人物,气韵非凡。元朝常熟人黄公望创造”浅绛山水”画风,所作《富春山居图》,潇洒简脱,秀逸古拙。无锡人倪瓒,遁迹于山水之间,画风苍秀简远,不做烘染而表现了吴地湖山的自然特质与神韵。明朝沈周,文征明,唐寅(伯虎),仇英四大家,他们风格各异,或豪放,或秀润,或清峻,或平稳,或艳丽。文征明善山水,花卉,兰竹,人物,技巧娴熟,门下学生众多,形成吴门画派。清初常熟王时敏等四王,其中王翠笔法清丽工秀,创虞山画派。常州恽南田,没骨写生,独开生面,明丽清润,时称常州派。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以民间喜闻乐见的”庆丰收”,”合家欢”为题材,风格细腻,富有现实感而流传吴地城乡。
吴地自元至清是中国戏剧的研创中心之一。昆曲在元末于昆山开创,明隆庆年间著名戏曲家魏良辅寄居太仓,改造南曲诸腔”度为新声”,创立了”清柔婉转”的水磨腔。太仓人梁辰渔根据魏曲,着《浣纱记》一剧,使昆曲在全国流传开来。以后苏州人李玉作《清忠谱》,朱素臣作《十五贯》,颂扬了五义士的爱国精神,赞颂了清官公正廉明的优秀品格。苏州评弹盛行于清乾隆年间,名家王周士以《白蛇传》蜚声艺坛,赐七品京官衔。此后,苏州评弹在全国曲艺中占有重要一席。清后期起源于无锡东乡的锡剧,现成为江苏的重要的剧种。著名学者于丹曾对昆剧大加赞赏,曾有过专门的论述。昆曲是我国重要的一个剧种,吴地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戏剧,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精神生活。
与民间文学相得益彰的是吴地文人创作。早在西汉,吴郡严助,朱买臣以”文辞并发”而扬名海内。唐代顾祝,李绅,陆龟蒙以诗和散文闻名。李绅的《悯农》,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北宋范中淹《岳阳楼记》,气魄宏大,其”先忧后乐”的思想深入人心。南宋尤袤,范成大的诗,体现了爱国思想与同情劳动人民的心怀。元末明初,高启其诗,兼师众长,浑然自成,反映了民间疾苦。清初吴梅村,为诗坛领袖人物,吴梅村诗,深沉,委婉,凄凉,”蔚为一时之冠”。明清时期,因小说这一文艺形式,适合于市民阶层的情趣,在吴地大为兴盛。中国一些著名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创作与出版,都与吴地有密切的关系。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是吴人冯梦龙与凌蒙初所创作。沈三白《浮生六记》记叙了清贫家庭的温暖与雅趣。这些作品获得了广大人民的喜爱,是吴学这片沃土滋润了这些文人骚客,是吴文化熏陶了这些作品,为健康的文艺提供了精神食粮。
吴地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学艺术,在黄帝时代,今常熟,张家港一带民间创作了《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短短四句,仅有八字,就把原始氏族伐竹制箭,追逐猎物的过程完整地表现出来。虞舜时《南风之歌》,是对吴地温暖气候与人际和谐关系的歌颂。从春秋的《吴吟》开始,到南北朝的吴声歌曲,直到明清的桂枝儿,山歌,其优美旋律,真挚感情,展示了古吴人生活的理想,人文情怀。闻名遐迩的《月子弯弯照九州》一歌,是吴地运河舟子的创作,反映了人们漂泊在外面的苦难,具有历史价值。
当然,这些只是民间草根文化的奇葩,亦是吴学文化的奇葩。

吴学灿烂的文学艺术

2023.7.12日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0)
上一篇 2023年7月12日 上午11:15
下一篇 2023年7月13日 上午9:33

相关推荐

  • 秋心净

    彭定见 雨洗晚林红,风吹秋水鸿。心中无挂碍,眼底喜迎逢。 彭定见个人简介 彭定见,男,潢川县人,在职研究生学历,税务工作者,高级管理会计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洛阳诗词协会副会长,洛…

    2024年10月22日
  • 金秋如画

    彭定见 秋霜染尽百花黄,夕照扫空千里香。举手新裁美图画,荡胸巧剪紫金装。 彭定见个人简介 彭定见,男,潢川县人,在职研究生学历,税务工作者,高级管理会计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洛阳诗…

    2024年10月22日
  • 鹊桥仙·秋伤

    彭定见 苍凉黯幕,清秋菊老,枯草迷离醉眼。清风暗度一炉香,好状万物悲风晚。双眸静望,思心相伴,怎把旧情割断。别金阳去莫追还,但知却又残酒暖。 彭定见个人简介 彭定见,男,潢川县人,…

    2024年10月22日
  • 蝶恋花·雨打残秋

    彭定见 雨打残秋珠蕊帔。相见谐嬉,凄切风挥泪。黯黯失声遮断里。来年菊艳双私会。时序更新云雾耳。执手相看,天道云依水。望眼岂期生百媚。醉含微笑银丝细。 彭定见个人简介 彭定见,男,潢…

    2024年10月22日
  • 青玉案·菊花

    彭定见 深秋霜露黄花灿。问百卉、谁光绚。夜雨西风交互变。阴晴不定,何须麻乱。叶色青黄换。季连更替芳华倦。有道轮回自寻返。独处幽香情澜熳。苍桑痕迹,内心多炫。但愿天人显。 彭定见个人…

    2024年10月22日
  • 吴姓四字歌

    文 吴美福 吴姓血脉,世代相传,繁衍四方,光辉照耀。 吴姓家人,多才多艺,文武双全,声名赫赫。 吴姓风采,昂首挺胸,聪明智慧,不同凡响。 吴姓之人,品德高尚,助人为乐,众人敬仰。 …

    2024年10月22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