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思想的文化世界

撰文:中网传媒副总编辑吴美福
在工商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愈来愈受到重视。
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我们需要从先秦卷帙浩繁的典籍文献中理出观念,以理解我们的文明基因。从早期江南文化看吴学思想的根源,以探寻江南文明价值观的核心。
一、在文化的脉络里讲述吴学思想
吴学是历史学、宗教学、哲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伦理学、考古学、经济学、心理学、语言学、中医药学、军事学、美学、水利学、农业种植学、纺织学、民俗学、谱牒学等多个学科综合体。其内容涵盖人文、地理、语言、宗教、文化、水文化、稻作文化、吴歌、礼仪、祭祀、兵法、“吴戈”、教育、科技、古典园林、丝绸、“苏绣”、“香山帮”建筑、吴中工艺、“百戏之祖”的昆曲、苏州评弹、吴门画派、桃花坞木刻年画等。涉及范围至社会的方方面面,经度之广、纬度之深,丰富多彩的表现在各个领域。
吴学中可以看出,吴学内涵体系是多学科、跨学科,呈现出立体的动态的文化的社会体量。吴学时代是前哲学时代,哲学还没有形成雏形。所以,不可能采用哲学的方法,去论述吴学。而是使用诸如人类学、宗教学、历史学、社会学、考古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去论述阐述吴学。考古学里真正对吴学历史有参考作用的研究和结论,尤其是古文献对吴学研究的重要性。
在历史的时空里,一路上,我带着对吴学的挚爱和痴心热忱,通过几十载孜孜以求的学习与研学,在去年夏天,确立了《浅谈吴学》一书的结构框架和立论基础及基本观点和吴学体系的确立。第二本《论吴学的文化渊源和思想史的形成》正在完稿。以后,还有第三本乃至N本有关于“吴学” 的论文集出炉。
起始初念,我就想单纯想做吴学思想的探源研究,因为,我感觉以前的相关研究对吴学问题吴学现象并没有真正搞清楚。这么多年研究,总是把吴学归结为单纯对“文化”这两个字的研究,没有关注“精神”作为和理论研究为基点。这很容易把吴学思想根源的问题,混淆为纯“文化”的问题和历史问题,而和江南文明思想没有关系。所以,我在《浅谈吴学》一书中,不仅仅是讲至德层面,道德精神,把吴学思想放在整个江南古代文化的演进中,放在整个文化的脉络里来进行论述。
做吴学文化研究,关键是要了解古代江南思想文化世界,以文化的观念做吴学研究。在考古学、历史学古籍文献体系里面综合剖析江南古代文化研究,我想这是做吴学文化研究的理论性、思想性的基础。
我们知道, 江南文明江南思想的集大成者就是“吴学”的集中反应集中凝结集中呈现集中结晶。事实上, 吴学的思想主张很大程度上是对西周以前文明的继承。再到江南文明在经过数年之后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精神气质。吴学思想及其倡导的谦让精神以及后来的诚信精神体系综合呈现出的人文情怀,是江南文明自身连续发展的产物,体现了江南时代及以前时代传衍的传统及其形成的精神气质。吴学所奉行的核心价值观,成为了中华文明价值观的核心之一。
二、在历史的脉络里讲吴学世界
读江南古代历史的时候,我是有一种震惊的感觉,吴学历史的跨度太令人震惊了。吴学的研究纬度之深经度之宽,只有深入江南古历史、徜徉在江南古文明、穿越历史的时空,漫步在江南文化彼岸,才能领悟吴学文化底蕴之深厚,文明之旷远,精神之伟岸。 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呈现在考古学、人类学、文字学等诸多领域。
基础史料决定吴学体系的厚度与深度,而吴学体系则赋予史料以新的内涵、视角与图景。研究江南古代文献文化史,提炼出江南文献文化史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以文献为切入点来研究吴学文化,从文化的视角来研究文献,由此“既可以看到被文化史所塑造的文献现象,也可以看到文献史所凸显的文化特性。作为重塑传统江南文献学研究的文献文化史体系,同样离不开基础性史料的支撑,其学术旨义是建构江南古代文献文化史的传统论述框架。这很重要。
这种探索求变和守正出新的文化热忱,凝结在一批有识之士潜心研究江南古代文献文化史并且呈现在集体成果里。
研究吴学思想以期许而前瞻的论述笔端,以古代江南文献文化史的学术建构,对于认识江南文化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认识江南文明的发展变化及其文化价值,具有显而易见的意义。对吴学进行传统的历史性审视,对构建吴学文化体系基本轮廓的价值追求。体现吴学历史传统与现代吴学文化追求的融合统一,目的在于有服务吴学文化体系的方向思考,有彰显吴学新的文化意义的思考,研究吴学以文献文化史为媒介,用史料沟通历史和现在与未来、搭起文明互鉴桥梁的思考。从江南文明史和文化史的传统出发,检视广义的吴学相关的各类史料,努力让史料在“流动”的文化历史传统里“活起来”。
让吴学文明在历史传承和文化传播的行为中,洋溢着现代文明价值和文化理性的光芒,成为吴学文化的经典话语。决定着吴学文化的广度和温度。在推动江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方面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浓厚的吴学文化传统,在赓续江南文明传承脉络中将彰显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文化力量。
品开吴学文化新风气。从研究吴学思想观念的转捩。需要站在江南文化史的角度才能够理解吴学文化史的视角给予吴学以特定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
三、在人文的脉络里讲吴学精神
史是载录文化的载体,贤人是传承文化的主体,历史与贤人是物与人的深刻交集,揭示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本质。历史构思文献,文献走向文化史视域。怎样对文献汇编保存,要对吴学文化的挚爱跃然纸上。闪现的是有志之士对吴学文化遗产的热爱。表现了吴学爱好者研究求索精神。研究吴学特别注重江南文化史与至德精神史的结合。注重吴学的精神文化本质,是建构吴学文化史体系的创新重点,也是未来吴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建构吴学文化史的传统论述框架并予以系统的总结和论述。即吴学文化生成、文化载体、文化流变、文化聚合和文化结晶,符合吴学发展过程的文化逻辑和历史逻辑。代表了江南前沿的文化方向。
彰显吴学文化体系的开放性,以江南历史的视角推动江南古代文化与社会文化历史关系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吴学及吴学学者在历史各方面的探索。如研究吴学文化史、吴学实践史、开探索研究吴学文化史之先河。这对于拓展江南古代的传统吴学研究无疑富有启迪色彩,即将江南物质的、精神层面的置于文化史氛围里进行考察。
从政治角度道德层面观察,从文化形态上体察;从经济角度观察,吴学地域都是当时的经济文化的中心;从社会角度观察,吴学地域是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和谐的理想社会。其彰显出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显然是一种幸福的满满的视角文化盛宴。
综合运用经济史、社会史和文化史视角研究吴学的精神的文化的历史体系。有助于在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比较视野中看待吴学方向上取向的差异性。以古代江南考察对象的物质文化史和文明文化方面为基础,吴学研究者,在论述的过程中,一定会更加坚定吴学研究的文化自信。
我个人认为我们要关注的,不是非要在这个领域做出点成果,而是对吴学研究问题本身的重要程度, 使得我们要在原来的吴学研究之外开出一个新的路线。更多的是说明我们对待吴学研究的真诚。
吴学思想的渊源到底是什么,在江南古代、乃至在后来文化当中是怎么发展而来的?这其实是很多人都在思考关注的问题。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的进步人类学的进步或者历史学的进步,都不能整体地从思想的内核、思想的演进出发来讨论与解释这个问题。甚至是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
从哲学观念来说,我们试图从根本上进行某种突破。作为吴学文化品格最核心部分的哲学性格中,最主要的当然是“谦让诚信精神”。不过,从哲学意义上来说,吴学根本的文化路径、文化气质相同,思想的世界相融,轴心思想内核相通,江南古代文明精神土壤诞生的吴学文化早期发展阶段,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内涵的诠释。
当然,吴学文化精神气质形成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是不一样的,这是符合历史的事实,从中看到吴学文明精神内核成长的过程以及历史以来吴学精神内核成长的渐进过程。
吴学是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问题。今天,当我们越来越多强调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性的时候,我们越来越强调文化自信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考虑到吴学传统文化所面对的处境。今天,我们对吴学文化的重视与坚持,就是对历史的坚守和重视。把吴学文化价值真正在思想层面上加以深化,把吴学问题讲清楚讲透了,那么,吴学文化一定会凝结为一种体系、一门综合性学科、一部社会的百科全书。
研究吴学真正的“德性”才是研究吴学的方向。大量运用吴学人文主义、至德精神,并谨慎而敏锐地指出了这些理论运用的宽度,深化为理论体系完全适用于文化的实际情况。在吴学思想研究的过程当中,从延续性江南古代文明开始,对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自己在吴学理论研究方面并没有一成不变的理论,所以,以吴学“谦让诚信精神”为基础的,从吴学特殊性上升为普遍性,要从哲学思维经验中找出一个吴学文化研究的普遍性模式。
江南文化是有差异的,所以,我们研究吴学要选择的是比较接近和适用于江南历史文化的模式。只能根据选择吴学的理论和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梳理江南文化现象比较适合吴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对我们很好的研究吴学大有帮助。
总的来讲,我认为吸收各种文化的营养,对促进吴学的研究是有好处的。研究吴学理论一定要符合中国的历史文化经验。所以,我们需要好好地了解中国,好好地了解社会。
对于吴学文化的特性或气质,我们只能作概括。吴学的内核是“德”文化,特别强调伦理的品格、道德视野的重要性。这是吴学文化的基础。对吴学进行等多种学科研究和拓展,考察吴学的渊源史,对推动吴学学科的比较完整性,构建吴学理论文化主干体系框架,厘清吴学渊源的疑云,完成吴学文化体系的主干骨架,作出现阶段积极有益的贡献,取得比较好的初步成果,尽管有些议题值得商榷。
吴学源远流长。吴学,记录江南文化发展史,承载江南民族开拓创新的历史,直贯历史长河,横连人文地理,上载道德思想,下系文化经济,文德化功,价值连城,理论广阔,精神敦厚,其义大焉。
吴学文化是与祖籍,族人,是与散落海外游子沟通的桥梁,因此,吴学不但是文化历史的记录,也是天涯游子落叶归根的精神寄托和文化血脉的凭籍。
吴学,能使江南文化乃至吴姓的根得以延续,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能使后人对子孙后代更好地传承修为,也能铸就吴学文化灿烂的文化格局。
学吴学、修吴学、研吴学、树文风、铸文魂是每个吴学工作者关心的重要课题。吴学文化是有着三千多年文明发展史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从某种文化角度讲,吴学亦是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
愿与更多团队精诚合作,取得更大的文化成果,献给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吴学,是个重大课题,任重道远,期望更多的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进行研究。

吴学思想的文化世界


2023.7.15日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3)
上一篇 2023年7月16日 上午8:44
下一篇 2023年7月17日 下午1:27

相关推荐

  • 秋心净

    彭定见 雨洗晚林红,风吹秋水鸿。心中无挂碍,眼底喜迎逢。 彭定见个人简介 彭定见,男,潢川县人,在职研究生学历,税务工作者,高级管理会计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洛阳诗词协会副会长,洛…

    2024年10月22日
  • 金秋如画

    彭定见 秋霜染尽百花黄,夕照扫空千里香。举手新裁美图画,荡胸巧剪紫金装。 彭定见个人简介 彭定见,男,潢川县人,在职研究生学历,税务工作者,高级管理会计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洛阳诗…

    2024年10月22日
  • 鹊桥仙·秋伤

    彭定见 苍凉黯幕,清秋菊老,枯草迷离醉眼。清风暗度一炉香,好状万物悲风晚。双眸静望,思心相伴,怎把旧情割断。别金阳去莫追还,但知却又残酒暖。 彭定见个人简介 彭定见,男,潢川县人,…

    2024年10月22日
  • 蝶恋花·雨打残秋

    彭定见 雨打残秋珠蕊帔。相见谐嬉,凄切风挥泪。黯黯失声遮断里。来年菊艳双私会。时序更新云雾耳。执手相看,天道云依水。望眼岂期生百媚。醉含微笑银丝细。 彭定见个人简介 彭定见,男,潢…

    2024年10月22日
  • 青玉案·菊花

    彭定见 深秋霜露黄花灿。问百卉、谁光绚。夜雨西风交互变。阴晴不定,何须麻乱。叶色青黄换。季连更替芳华倦。有道轮回自寻返。独处幽香情澜熳。苍桑痕迹,内心多炫。但愿天人显。 彭定见个人…

    2024年10月22日
  • 吴姓四字歌

    文 吴美福 吴姓血脉,世代相传,繁衍四方,光辉照耀。 吴姓家人,多才多艺,文武双全,声名赫赫。 吴姓风采,昂首挺胸,聪明智慧,不同凡响。 吴姓之人,品德高尚,助人为乐,众人敬仰。 …

    2024年10月22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