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 再论吴姓之血脉问题

撰文 中网传媒副总编吴美福
一、仲雍血脉基因世系
中国历代史书中,以被赋予“正史”地位的“二十四史”最为重要,而“二十四史”之首就是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叙述了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仲雍卒,子季简立。季简卒,子叔达立。叔达卒,子周章立。是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虚,是为虞仲,列为诸侯。
周章卒,子熊遂立。熊遂卒,子柯相立。柯相卒,子强鸠夷立。强鸠夷卒,子余桥疑吾立。余桥疑吾卒,子柯卢立。柯卢卒,子周繇立。周繇卒,子屈羽立。屈羽卒,子夷吾立。夷吾卒,子禽处立。禽处卒,子转立。转卒,子颇高立。颇高卒,子句卑立。是时晋献公灭周北虞公,以开晋伐虢也。句卑卒,子去齐立。去齐卒,子寿梦立。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王。
太伯无子。仲雍整个血源世系清楚完整。
二、关于过继
关于“过继”,3000年多前没有“过继”一说。过继的风俗最早也是从春秋战国后在上层阶级开始。你们查查历史或者是在百度搜索,看看过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就一目了然?现在,他们方面居然把仲雍二个儿子季简、居简嫁接到泰伯名下,仲雍就没有了子孙。
然而,推翻历史特别是推翻《史记》关于泰伯、仲雍世系的记载,首先要有新发现的3000年前的文献关于这方面的明确记载;要有地下新出土竹简或文献记载吴姓是泰伯子孙,并且要得到绝大多数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的综合考证得出结论:今日大多数吴姓不是仲雍子孙,而是泰伯子孙!
三、动机与目的
为什么他们方面故意把泰伯嫁接成吴姓血脉始祖?有什么动机?有什么目的?我想了好久,也没有想明白。只有揣测他们想法和动机:1. 泰伯是老大,仲雍是弟弟,老大要号令三军,要有绝对权威,所以,吴姓必须是泰伯子孙!2. 历史上历代都推崇泰伯,而仲雍地位是卑微默默无闻。有些宗亲包括修家谱称自己是泰伯第多少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无锡方面认为吴姓应该是泰伯后裔。3. 他们方面把仲雍二个儿子都嫁接到泰伯名下,彻底断了大家对血脉始祖仲雍的祭祀缅怀亲情!司马昭之心大家明鉴。
四、血脉传承基因
人死如灯灭,终归于尘土。后代能继承他的基因,一个人能带来越大的基因阵容,也就是人丁兴旺,这个家族以后的兴旺概率更大。基因是人留在世上的唯一东西。
家族的血脉。血脉相承是指人与人之间有血缘关系,同一始祖,有很多共性由最初遗传下来。而一代一代血脉相传是一个家族的血脉一辈一辈相传下夫。
血脉它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而血脉和家族的形成,让家族壮大的同时,也是家风的体现。 而两个基因相近的人,基因是有共鸣的。失散多年的子女,或兄妹,再次相遇时会有很强的亲切感。兄弟姐妹之间,无论怎么有矛盾,都有一个东西牵在一起,那就是基因。
吴姓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同心力,有一家人的共鸣,这种浸润在我们血脉里仲雍仁爱基因穿越时空三千多年的风云洗礼,时至今日仍然是同频共振,倍感亲切!这就血脉基因的缘故。
不承认历史,不尊重事实,不认血脉始祖仲雍,这不是今日吴姓之大耻笑,不是吴姓之悲哀?我们何谈尊祖敬宗?我们何言“吴氏一家亲”?我们又何以面对列祖列宗?
语重心长的奉劝他们方面,不能做混淆视听,数典忘祖,大逆不道之事!这是吴姓大是大非问题,原则问题,修正家谱,正本清源,重塑泰伯公光辉形象,重塑吴姓精神家园地位,重现当年他们仁爱吴氏敢于担当之精神!

正本清源 再论吴姓之血脉问题


甲辰龙年正月二十四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4)
zwcm的头像zwcm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