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泰伯论坛社会话语体系的几点思考

吴美福
泰伯论坛应体现出吴学文化内涵的社会性,即以谦让精神历史与江南社会吴学文化为学术背景,以解决社会道德精神问题为目标。
提出“构建泰伯论坛社会话语体系”这一命题、从这个命题提出“百年梦想”“道德与文化”、“文化自信”、“个人追求”等四个关键词。打造泰伯论坛话语体系是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外在表达形式。打造泰伯论坛话语表达体系,首先应当了解论坛话语体系的内涵、定位和功能,其次是话语表达方式的加强和改进。
思想教育和文化熏陶的话语表达方式需要有新思路,而这会直接促进论坛效果的提升。

第一,要重视改进泰伯论坛的话语表达体系。实践证明,话语表达直接影响大家对论坛的理解和把握,进而影响论坛质量的实际效果。泰伯论坛进行了五届以来,一些文化的话语中存在空话、套话和大话等,例如,一套看似对仗工整的排比句,却言之无物,充满着空洞说教,留给人们刻板、乏味的印象。
第二,要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深刻的文化理念、深邃的理论智慧,通过简约朴素的语言表达更易为大家接受。论坛的话语表达应当充分考虑大家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用大家听得懂的语言讲大家听得懂的道理。而表达问题又是与学风和文风紧密相连的。简练的语言看似简单,其实与一个人的思维方法、个人修养有着密切的联系。改变文风,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拓宽视野、加强学习、提升修养,提倡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始终把尊重实践作为创新话语表达的源头活水,把深入实际作为创新话语表达的重要途径,把服务论坛作为创新话语表达的机会。
第三,要学会用大家的语言做好论坛建设。文章要贴近论坛的主题,贴近文化,用文化的语言讲历史的故事。从心理学的规律来看,当大家感觉与某种话语出现隔膜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读文章的心理障碍,降低读文章的热情,其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论坛思想教育功能和宜传功能,不论在方法上,还是在语言表达上,必须随着论坛发展的变化而变化。
我个人认为,分别从精神性与文化史的构建与相关概念的再审视、再研究的基本观念等问题进行泰伯论坛的阐述。如何参与泰伯论坛文化的建构,是一个有待深入开掘的话题。泰伯论坛现代文化的发展和特性,泰伯论坛文化叙述应重视历史的特性。应立足于泰伯论坛现代文化的空间结构,把话语体系作为研究的路径、方法和认知,阐发“文化”的丛聚、融合、嬗变、拓展等多重特性和交互关系,发掘其在现代社会吴学文化研究中的理论价值,重绘泰伯论坛在现代吴学文化的空间地域。
一、百年梦想
一百年,斗转星移;一百年,风雨兼程;一百年后,泰伯论坛仍然屹立;回眸沧桑岁月,我们感慨万千;追寻百年梦想,我们心潮澎湃;那梦想是传播文明的梦想,更是追求精神的梦想:那梦想是播种希望的梦想,更是铸造辉煌的梦想;泰伯论坛诞生于中国梦想之际;诞生于中国崛起之时;泰伯论坛诞生是我们对精神希望的渴求;泰伯论坛诞生是我们对精神幸福的向往。泰伯论坛,你在百年的风雨中执着前行;你在百年的磨砺中书写辉煌;用激情和精神翻过世纪篇章;但百年的梦想源远流长;新的时代赋予了泰伯论坛新的使命;谦让诚信、传承文明、开创未来;经典诵读泰伯论坛一片新天地;一百年后,我门执着追求梦想;一百年后,我们定会梦想成真;泰伯论坛明天更加辉煌!
对泰伯论坛的精神特质与文化内涵的介绍等概念的差异化理解,对吴学文化的历史演化路径,并对谦让精神在当代各个阶段的阐述方法体系及其范式进行总结,对新时代谦让诚信观念的新阐述,目前还未形成系统的、适配江南本土的方法论体系,这也是未来秦伯论坛必须要重视和有待继续推进的选题领域。把泰伯论坛打造为百年品牌。
二、道德与文化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理论渊源。唯物史观是我们研究泰伯论坛文化问题的方法论基础,为我们认识吴学文化在推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及探索吴学文化建设的规律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为我们建设泰伯论坛特色吴学文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
泰伯论坛文化观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基础上进行研究,并且具有以下特征:
1.吴学文化是一门哲学的存在。
吴学文化是一门关于存在、知识、价值及其关系的学问,它探究江南人类关注的最深层次问题。
吴学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它以文化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精神和物质遗产,它对哲学的发展和演变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文化为哲学提供了思想素材。哲学家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都是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文化为哲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素材。例如,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和“阴阳五行”,都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
哲学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都是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文化为哲学提供了思想背景。
哲学为文化提供了思想启示。哲学家们通过对人类存在和世界本质的探究,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思想观点,这些思想观点成为了人类文化的灵感源泉。例如,泰伯、仲雍“谦让”精神、季札“诚信”品德,成为了吴学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精神和物质遗产,它对哲学的发展和演变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文化为哲学提供了思想素材。哲学家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都是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文化为哲学提供了思想启示。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为哲学家们提供了深刻的下产生的。
哲学和文化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精神和思想启示。
综上所述,泰伯论坛的主旨应贯穿于道德情操呈现出哲学思想体系,吴学文化哲学思想与江南文化构成了江南文明的精神基石,对泰伯论坛的文化活动,以及构建未来的泰伯论坛文化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未来的吴学文化发展必须基于对哲学的理解,同时融入现代社会文明,促进吴学文化融合,建立一个更加完美、和谐、多元的泰伯论坛文明景观。
2.吴学文化的内涵
吴学文化内涵是指江南风土人情、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吴学文化的主要要素包括宗教、语言、价值、态度、习惯以及规范等。我们把吴学文化定义为江南人所共同拥有的、为生存而设计构造的一种价值观和准则的体系。
吴学文化价值观构成江南文化的基础,提供了建立和判断江南社会准则的背景,包括江南社会对个人自由、民主、真理、公正、诚实、忠诚、社会责任、女性的角色、爱情、婚姻、性等概念的态度。
吴学文化内涵是指文化的载体所反映出的江南人类精神和思想方面的内容。传统吴学文化是江南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江南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江南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江南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江南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江南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我们把吴学文化定义为江南人所共同拥有的、为生存而设计构造的一种价值观和准则的体系。吴学文化谦让精神和吴学文化礼仪和标志是最能体现江南文化的形态,是吴学文化深层价值观的外在表现。
伯论坛要最完整最美好最深层次的阐述吴学文化的精神的理论的内涵。
3.文化民族性、时代性、民族性的特点
(1)吴学文化的民族性
吴学文化本质是具有典型的民族特点。江南文明体系被称为“江南文化圈”,是江南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政治、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反映;历史上,吴学文化不但对日本、朝鲜半岛产生过重要影响,还对越南、新加坡等东南亚、南亚国家乃至美洲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江南发达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以及指南针技术首先应用于航海,才导致了人类所谓蓝色文明和环太平洋文化圈的形成;吴学文化海纳百川的文化秉性更加深了这种文化的传播和辐射,并由此形成了具有典型的南方特色的文化圈。
吴学文化的谦让精神,特别是春秋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至深,江南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礼”乃吴文化的精髓。吴学文化的“谦让”与“礼”不仅贯穿与融合了江南数千年璀璨的历史文明,而且深度影响了江南社会,是中华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南类为维系和发展优良的社会秩序与生态和谐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中华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2)吴文化的时代性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强调“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
毛泽东强调:“每个民族都有长处,都有缺点。要学习每个民族的长处,不管这些民族的方小。我们东方人有一种自卑感,总觉得自己不行,白种人比我们强。这是一种迷信,要破除。既要破除迷信,又要向西方学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突出强调了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统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进程中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他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逻辑表明,澄清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问题,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就不会迷失方向。
吴学文化同时具备民族性和时代性两个属性。民族性包含在时代性内容之中,时代性亦包含在民族性内容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扭住吴学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问题的根本,找回吴学文化自信,不仅能促进吴学文化的新繁荣,也必须开辟吴学文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使吴学文化在当代社会绽放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辉。
(3)吴学文化的先进性
吴学文化的先进性,表现在它鲜明的时代特色。江南沃土,为吴学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吴学文化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内涵,对吴学文化创新能力和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使吴学文化发展具有了广阔空间,进入大发展大繁荣的崭新时代。
吴学文化的先进性,表现在它鲜明的江南民族特色。吴学文化是江南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马家浜文化、谦让诚信精神、《史记》《孙子兵法》……这些标注着江南民族繁衍生息印记的文化瑰宝,几千年来不因世事更替而褪色。在实现中国梦之际,吴学文化再振雄风。传统的吴学文化精华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成长为当今社会一株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
“江南之魂,文以化之:江南之神,文以铸之”。从中国崛起这个新起点上出发,推动“吴学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仍是泰伯论坛乃至宗亲们一项浩大的历史任务;沿着谦让诚信道路奋勇前进,吴学文化必将展现出更多文化特色、文化风格、文化气派。
泰伯论坛话语建构对吴学文化话语的影响深远,我认为从对泰伯论坛理解话语意愿是什么,话语内容是什么以及如何开展话语研究三个方面展开深入的探讨,强调吴学文化自信与健康的心态的重要作用。将精神、文化、历史多个领域打通,提出“精”“文”“史”的多维关系的范畴研究理论话语,对泰伯论坛理论自身文化发展影响深远。在审美理论话语方面,处在话语认知的溢出、话语的碰撞、话语的内生三种状态之中。作为核心的“话语的内生”是指对泰伯论坛新的理论进行描述与总结,总是需要新的话语,这套新话语与新经验相伴而生。话语的产生,一定不是外来移植与复古的结果,是新的实践经验中内生的。话语的内生性,凌驾于话语的冲撞与化合之上,话语的内生是新的实践经验中新观念诞生的必然结果。描述三千多年以来谦让诚信精神的理论话语的内生过程,希望构建一套属于泰伯论坛的话语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素伯论坛的主题要更多突出社会道德层面,强调构筑社会道德体系完善建设。
三、文化自信
建立吴学文化自信对泰伯论坛精神与理论文化建设发展影响深远。围绕吴学文化自信提出两个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弘扬;跨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重新建构和对泰伯论坛价值的重新阐释很有必要。
中国曾经在西方人心目中是一个美丽的、有诱惑力的幻想,特别有情韵浪漫的国度。特别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璀璨,成为屹立在世界的一个伟大的文化。这一姿态背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完全自信的完美支撑。是具有普遍性意义和典型意义。对新的世界文化秩序和中国文化自信提供给世界全新的视角体验和文化碰撞。
鲁迅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的,一个民族要立足于世界之林,文化是基石,是一个国家实力强盛的标志,是每一个国人的自信之源。面对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那些渐渐被取代的传统文化,很多人对此都感叹不已。近些年来,许多国家的母语都渐渐被英语所代普,就拿中国来说吧,上小学的娃娃,自己的母语还没有学利索,便学习英语,让中国人从起跑线上就丢失了自己国家的文化,持续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英语各种考试等同于母语,甚至超越母语。就拿大学来说吧,好些专业没有了大学语文,但却先要有英语过级考试,才能获得文凭。 如果细心地作一下调查,不知道有多少学子因为学英语困难而产生了厌学情绪,或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可是,毕业之后,又有多少人真正用上了英语呢?能不能将已经成为“规矩”的英语过级考试改为选考呢?又能不能将大学语文纳入必学科目,将母语的考试列入过级必考而成为“规矩”呢?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重拾文化自信显得就犹为重要了。不久前,网友陆续把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老规矩搬上了网络,希望它能重新走上文化舞台,有人说这是封建思想在作祟,在这个人人平等的世界,那些老掉牙的思想早应该被淘汰掉了。而有的人又说,中国的文化古老而又死板,不像外国文化先进。如果说前者的思想有激进之处,那么后者却是一种极度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只觉得异族的文化更优秀,于是放弃自己的文化而依附在别人的文化下度日,那是典型的失去了文化自信。如此,迟早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像它的文化一样,从此消失在世间。因此,不管是好是坏,只要是自己的,都应该保留。对于那些过时了的,可以陈列在博物馆,对于那些还适应时代需要的就好好发扬。如果说“笑不露齿,话不高声”过于拘束,但我们可以在特定场合不要目中无人地放肆,让言行举止午休总该可以吧?如果在公开场合“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实在太累,你可以在家里随意故松。因此,不要说这些”老规矩”是死板的文化,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变得更加灵活,更加的富有时代内涵的。记住,民族要有自信心,必须要有文化自信:要有文化自信,必须重拾传统文化,再造中华文明的复兴。
泰伯论坛更要重拾吴学文化自信这面旗,重拾吴学文化自信的初心,重塑吴学文化自信体系建设,把吴学文化自信作为泰伯论坛文化主题进行重点建设。
四、个人追求融合文化
泰伯论坛论坛以道德情精神和理论学术研究破除文化壁垒,力图实现个人追求和文化大融合的愿景。
将个人追求的进阶状态与文化融合,对泰伯论坛研究的重要性,随着论坛的不断开展其重要性将不断彰显其价值力量。要以个人人生享受文化氛围。不断读书、不断发现、不断尝试解决问题,不断拓展新的领域、补充新的文化资料、调整新的观点。一是重视语境与真实还原;二是创新文化理论;三是重视文献的基础意义;四是培养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感情:五是要做灵性的学术;六是建构论坛叙事方式与伦理价值传播。
对于泰伯论坛建构主要有二种方式,一种是文化建构的媒介方式,一种是社会建构的叙事方式。提出泰伯论坛要从社会建构到意义建构,核心在于回答“谦让何以为谦让”以及“吴学文化何以是这样的文化”的问题。
泰伯论坛着重提出新理念、新课程、新研究、新实践、新机制等围绕着设计论坛文化理论发展的五大新探索。研究论坛体系现状、提出论坛的建设意义、建设论坛创新文化与个人追求新境界的深度融合。提出论坛语言学应用范畴。从微观视角折射出泰伯论坛的发展路径和社会结构和文化身份的演进。如何对泰伯论坛议题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与讨论,以文化底蕴呈现创造一种直观、动态、互动的文化平台,介入个人理想追求和个人文化信仰与谦让精神重塑,呈现泰伯论坛社会话语权。
当下我个人认为,我们是否可以为泰伯论坛新文化研究提出一种新的范式,从当下性的角度探讨论坛文化之用,深入解读论坛文化的新视角。论坛的重点在于如何去“做”文化内核,而不仅仅只是阐释和描述。
论坛要提倡百家争鸣的现实,并从理论文化层面概述历史语境中文化理论与精神形态等方面的变化。论坛要建构出一种面向未来的“大文化”理论,除了关注传统意义的文化,还要个人理想追求与历史、哲学等学科进行跨学科对话,作为论坛人文素养的理论基地与资源。
针对论坛设计方法对未来的启发深远。开展的一系列设计思考和设计实践。站位文化战略的层面,对传统文化形式通过论坛方式进行不断的激活。论坛要对个人文化追求、个人价值退求、个人理想追求融合好一个平台,展示论坛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不断的完善论坛文化丰富作为这种传统载体在新的时代有了新的意义和挑战。围绕何处是江南,江南是什么的江南,何处是吴学文发祥地,吴学文化是什么文化,何以谓泰伯论坛,泰伯论坛是什么?从地域江南、文化江南、精神江南三个层面进行逐一阐述,这是论坛的宗旨;并指出文化江南的四个维度由山、水、诗、书组成。
用泰伯论坛播撒吴学的火种。”吴学”是泰伯论坛之源。论坛建立在对吴学理解之上,是科学性、实践性和发展的结晶。
“立起来”是论坛目前的主要课题。也是我们面临重要抉择。展示论坛文化的自信,提练论坛文化的精华,拓展论坛文化的深度和广度,凝聚论坛文化的结品,形成论坛文化理论科学体系,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开山劈力,努力攻关,把论坛凝聚成好平台,把论坛文化研究制度化,常态化,形成一种模式,铸成论坛特色的具有典型特征的文化品牌。论坛应集中表现出聚焦的吴学文化身份意识、打破文化边界的融合趋势以及清晰敏锐的问圆视野,以比较高水平的研究比较精准地实践论坛新文化范式中的江南性、融合化以及以问题为导向的特点。论坛其研究要很好地体现出文化自信的态度,以及起而行之的未来潜力。应该一起“抓住这个大好时机,乘势而上,起而行之”,以新文化建设大潮作为时代机遇,勇担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使命、共同创造泰伯论坛文化的新辉煌,彰显论坛文化自信,乘势起而行之!
2024.4.7日

关于构建泰伯论坛社会话语体系的几点思考

吴美福,男,1956年生,祖籍赣邑万年县人,本科学历,现任中网传媒副总编辑、河南省诗词家协会会员,2007年任万年县吴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至今,2013年任江西赣东北吴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会会长至今,2017年发起闽浙赣吴文化经济促进会,2013年参加发起“泰伯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吴氏联谊恳亲,联系、联络、走访国内各地宗亲和部分海外宗亲,发起了首届吴学体系建设研究会。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0)
zwcm的头像zwcm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