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中网传媒副总编吴美福
位于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吴城乡吴城村的吴城遗址是1973年秋清江县博物馆配合兴修吴城水库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的,遗址总面积有4平方千米,遗址中心是一座61.3万平方米的商代中晚期都邑古城。
吴城遗址是长江以南首次发现的大规模商代人类居住遗址,自1973年发现以来,先后经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考古专业师生与江西文博部门的10次考古发掘,揭露面积6000多平方米,清理出房基、灰坑、窖穴、制陶、铸铜、祭祀场所等文化遗迹和墓葬,出土有青铜器、玉器、原始瓷、陶器、石器、陶文、商代头颅骨等5000多件文物。
吴城遗址的发现否认了“商文化不过长江”的史说,考古学界命名为“吴城文化”,定性为商代中晚期的都邑遗址。遗址对于探讨中国南方商周青铜文化与中国古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1996年11月20日,吴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吴城遗址荣获“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
经过多次对吴城遗址的发掘,一部完整的江南文明史,光辉灿烂的吴学内涵、呈现出几千年的文脉、凝结为历史长河吴学文化基因结晶。
文化遗产保护与吴学文化自信的增强。通过考古发掘和研究,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这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吴学文化自信。
历史研究的进步。考古学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实物证据,吴城遗址的发现使吴学历史变得更加生动和具体,有助于揭示吴学历史的每一个脚印和吴学文化细节,对现实社会和未来的发展都有启迪意义。
通过吴城遗址考古发现,可以展示吴学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包括深刻的吴学思想体系、科技、吴学文化艺术成果和制度创新,这有助于世界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吴学文明。
重建泰伯、仲雍奔吴史与树立吴学文化自信。考古学为重建江南史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树立吴学自信,特别是在面对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挑战时,吴城遗址考古能够为泰伯、仲雍奔吴历史和吴学文化自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吴城遗址考古促进了国内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与其他文明的比较研究,增进了对江南文明的理解和尊重,是泰伯、仲雍奔吴史途中又一历史古迹雄辩史籍,是孕育吴学文化又一个重要源头,是江西远古文明的早期源流,是江西吴学文化唯一源泉。呈现出江西文明的灿烂光辉。
总的来说,吴城遗址考古不仅是研究人类过去的文化、社会和历史的科学方法,也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它在吴学文化遗产保护、历史研究进步、吴学文化自信增强以及国内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4.4.12日于宜春
吴美福,男,1956年生,祖籍赣邑万年县人,本科学历,现任中网传媒副总编辑、河南省诗词家协会会员,2007年任万年县吴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至今,2013年任江西赣东北吴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会会长至今,2017年发起闽浙赣吴文化经济促进会,2013年参加发起“泰伯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吴氏联谊恳亲,联系、联络、走访国内各地宗亲和部分海外宗亲,发起了首届吴学体系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