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中网传媒副总编吴美福
三更漏尽的时候,皎洁的月光依然弥漫,郊外树林里,吹来声声童谣中的愿望。天上的浮云飘摇,若隐若现的月光在门前的树梢上晃悠,缕缕梅香中的甜美气息。春日的暖阳轻淡掠过窗檐,风飘逸,肆意地翻飞,带着春季的寥阔,飞飞而过,记忆中最熟悉的音调渐渐恍然记起,相依偎在老屋前的楝树下,演绎仿佛完美的吴学梦稚。
曾经的青春少梦敞开着坐在树荫里的老藤椅上,将风轻柔地纳入怀中,唱着乡村的童谣,难得的安分轻轻拍打着背,钻进梦的怀中,躲避童谣的憧憬,去嗅怀中缕缕暗香,绽开了时空中的吴学之花!
甜甜的微笑憨入了梦乡,春天的微风在雨露过后,吹下一瓣又一瓣的落叶,树下捧起满满的情怀,踮着脚尖竭力亲吻空气中的灵魂,把灵魂微火炖煮,熬成千古的吴学烟火,唱响浪漫的童谣了,弥散在无眠的夜里,无尽的吴学梦乡。
梦的月色朦胧,背着灵魂漫步,我伏在灵魂的背上,嗅着吴学浓郁的香,望着月夜的吴学的影子,想着文化的甜蜜,心儿醉了,微风轻拂而过,仿佛听到有个声音呼唤,记忆的镜片牵引思念,在丝丝晨曦的清香中醒来,沉浸梦境清晰清爽。枕下的花囊,轻轻嗅来流光溢转,吴学的味道一直在房间里弥漫。
停留那里的回忆,思念守护哪张老藤椅,演绎童谣的那地、那人、那屋的回忆。流光萧瑟,吴学文化仍在行走,那童谣、诗、和满满的对吴学的挚爱,痕迹留在!把吴学种子播入精神土壤。
吴学文化建设绝非简单的输入,而需要在历史中、岁月里、天空中、田野上、找回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让人思考如何在今天文化振兴中注入吴学的基因。记住历史、懂得精神、记得住思想,历史之外,广袤历史更是吴学灵魂的栖息之处、寄托所在。吴学的思想,不仅有思想意蕴,更有精神意涵、文化意境。
金色的天空,因为我常在看阳光,阳光就把吴学的轮廓染成了金色、把我的天空镀上了金色。吴学,从来都不缺少思想和精神。重塑“吴学”光辉,建设吴学一砖一瓦、一丝一粒,逐渐加深对吴学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播种吴学的种子植入精神的土壤。
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如吴学这样贯通着文化血脉、勾连着文化之根的理论体系,可谓慰为大观。然而现实中,有许多人不知吴学为何物?为了不使吴学呈现凋敝的趋向,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能更好地把握吴学的“文化世界观”,或是简单地理解为把握吴学符号,不能忘记吴学文化的根基。再也不能让吴学在无根感中迷失方向,致使吴学被扁平化、刻板化。
吴学文化的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丰富吴学的文化给养,把谦让诚信精神滋润人们心田植入人们心间、生根发芽, 把吴学文化的涵养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无声处、细节之中。为吴学增添一层“文化时空”,将吴学纳入更大的“文化共同体”之中。吴学文化建设绝非简单的概括,而需要在历史上、理论中找回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这个意义上看, 或许没有什么比唤醒吴学沉睡的文化资源、讲好吴学的各个故事,更能凸显吴学文化建设的价值与意义。
良好文化环境对吴学有很大的影响。吴学振兴,既要有文化的兴旺,更要有文化的繁盛。“文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当我们对吴学无比眷恋、对吴学文化无比自信,才能真正认识吴学的精神力量、价值所依,才明白源远流长的吴学文化的悠久和博大精深,才会痴迷于吴学、热爱吴学。才有力量把吴学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一流文化软实力。
2024.4.18日
吴美福,男,1956年生,祖籍赣邑万年县人,本科学历,现任中网传媒副总编辑、河南省诗词家协会会员,2007年任万年县吴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至今,2013年任江西赣东北吴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会会长至今,2017年发起闽浙赣吴文化经济促进会,2013年参加发起“泰伯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吴氏联谊恳亲,联系、联络、走访国内各地宗亲和部分海外宗亲,发起了首届吴学体系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