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中网传媒副总编吴美福
座落于浙江永康县方岩山顶的胡则祖庙(赫灵庙。赫灵祠建立前,该山顶并无聚落,唯一的人工设施就是始建于唐代的广慈寺(北宋中期之前叫大悲寺)。胡则举进士之前,曾在该寺励学过。
明确把胡则被当作神灵来记载的最早史料是南宋初年永康县人,与胡则同族的胡廷直于隆兴元年(1163)所作的《赫灵祠记》(康熙《金华府志》卷28)。始公被天子知遇,申命进秩,乃奏免衢婺民身丁钱,到于今受其赐。自公之甍报无从,即弦诵之所,庙而食之。
走进赫灵庙里,当年毛主席所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八个金色大字耀眼夺目,这八个字既是高度概括了胡则一生,又是对胡则高度评价。
在这里,因为有很多介绍胡则生平事迹文章,我就不重复不赘述。从胡则思想文化轨迹,与道家文化缘姻关系去粗略的剖析。
范仲淹在《兵部侍郎胡公墓志铭》中称赞胡公:“进以功,退以寿,义可书,石不朽,百年之为兮千载后。”
“一心为民”是胡公文化的核心价值,“一心为民”的胡公文化是古代“民本”思想的集中升华,饱含社会关切的人文精神,有效增强了基层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为金华社会注入了秩序之韵;安居乐业是胡公文化最朴素的追求,为百姓请命是胡公文化使命使然,胡公坚信“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直言“百姓疾苦,刺使当言之”,使百姓耕者有其田;“经世致用”是胡公文化务实作风,胡则不是北宋浙江地区的第一位进士,却被后人视为北宋“两浙”儒学复兴思潮的引领者。南宋陈宗仁在《龙井源祭文》中写道:“二浙儒风坠于晚唐,逮我圣宋统一万方,公独以儒,昌率东阳,出藩入从,吾道寖昌。”胡公之后,江浙一带读书风气逐渐兴盛起来,为浙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胡则是师道运动的较早实践者。在第二次担任杭州知州期间,胡公大力兴办州学,并请范仲淹代笔向朝廷《奏乞余杭州学名额表》,恳请朝廷尊师重道,教育贤才,为浙学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胡公文化的精髓在《胡氏家训》中。“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要求“族中子弟当各勤生业,士者攻其学,农者力于耕,工者专于艺,商者蓄其贷”。这种“士、农、工、商”各得其所的思想蕴含着经世致用的思想。
“胡则身体力行,一生都在践行“经世致用”的理念,为社会全体谋福祉,为天下百姓谋利益。他担任权三司使期间,力陈《通商五利之法》,改革盐法,新盐法打破官府买卖,允许私卖通商。盐法实施后,降低了运盐成本,降低了盐价,利于流通,泽惠百姓。”
胡则的思想和做法不仅直接影响了“农商并重”“义利并举”的浙东事功学派,而且对“经世致用”的金华学派产生深刻影响,为宋韵金华注入了思辨之韵。影响了浙江数百年的学术格局与精神气韵,是当之无愧的“浙学源头”。
“实干实功是胡公文化奠定了宋韵金华的“匠心之韵” “开放创新”的胡公文化形塑了宋韵金华的“物质之韵” “放眼天下,胸怀世界”是胡公在《胡氏家训》中留给后人的训示。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永康方岩考察时说:“我们也要像胡公‘睦邻怀远’那样招商引资,加强对外合作。”
“胡公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开放精神,以及其随遇创生、与时俱进的意识与作为,为宋韵金华注入了物质之韵。”
在胡则心里,信仰犹如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路途,给予他内心的力量和勇气。有时,这盏明灯可能只是微弱的火焰,但它却能照亮黑暗的夜空,让他找到前行的方向。
尽管胡则一生没有很深的研究道教,但是,这种植根中华民族上万年的本民族传统文化基因本能的浸润在他心里,流淌在他血脉中,刻在他骨子里。因此,道家文化基因孕育在他的信仰里,是胡则内心最真实的呼唤,是胡则道家信仰对人性善良和美好的追求,是胡则心灵的栖息地,是胡则思想和行为的指引,是胡则信仰坚守的力量,是胡则坚定信心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价值所托,是胡则有勇气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的信心力量源泉,是胡则心灵的寄托,是胡则信仰的依靠,是胡则奉献的精神的追求。
胡则一生注重个人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在北宋社会,胡则这种追求对于平衡忙碌的生活节奏、减轻压力对他的人生和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胡则深刻思考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与思想是统一的整体,强调在构建和维护社会和谐方面必须做出贡献。它主张以柔克刚,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追求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他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主张塑造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基本意义。它主张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主张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
胡公文化与道家自然哲学思想息息相关。
2024年4月17日,我们有缘结识浙江永康程学星董事长,期间,谈起赫灵庙的远景,谈到道教文化,不由得引起我的关切。然后,他话锋一转,说起他与三弟一起在打造方岩山顶胡则公赫灵庙,已经在启动以胡公文化为基点打造成道教文化基地,说起他三弟程学波长年守在方岩山顶,痴迷于道家文化,信奉道教思想到了痴心仍然地步!当下,这个社会风尘滚滚,物欲横流,金钱唯上,这样的社会还仍然有这样的青年人信奉道教文化?鹤立鸡群卓然不群傲视社会,孜孜以求寻找心灵的干净之地,叹乎!惊乎!佩服!
于是,我们急匆匆移步去程学波先生哪里。一进屋,他与他哥哥程学星一样戴着眼睛,个头魁梧却文质彬彬,说话轻声细语,一副弱弱绵绵的。一说到道教,仿佛眼睛里有一种光芒。开始滔滔不绝。他对道家文化的理解,揭示了他对道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智慧。在他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道家文化的敬重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他的聊述既有理论探讨,又有深入浅出的历史知识基础。如今社会,又多几个程学星,程学波该有多好!该是道教之大幸!道家文化之大幸!中国传统文化之大幸!我这个人,一生很难得佩服人,不由得从心里敬佩他们兄弟俩。
晚上,我们聊到深夜零点过后,仍意犹未尽!
2024.4.17日初稿于永康
4月20日完稿于江西万年
吴美福,男,1956年生,祖籍赣邑万年县人,本科学历,现任中网传媒副总编辑、河南省诗词家协会会员,2007年任万年县吴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至今,2013年任江西赣东北吴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会会长至今,2017年发起闽浙赣吴文化经济促进会,2013年参加发起“泰伯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吴氏联谊恳亲,联系、联络、走访国内各地宗亲和部分海外宗亲,发起了首届吴学体系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