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吴学文化的重要性

撰文 中网传媒副总编吴美福
吴学文化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不仅是江南民族的灵魂,也是江南民族发展的原动力,能够激发人们勇攀高峰的斗志与毅力。
吴学文化是沟通世界的桥梁,传递着温暖与色彩。吴学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学术,在中国有影响力的文化中名列前茅。这表明,尽管外来文化对我们产生了影响,我们仍然珍视并保护着自己的吴学文化。然而,现实也表明,许多青少年对外来文化有高度的认同,这导致了他们对吴学文化的漠视。因此,保护和传承吴学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文化认同面临巨大挑战。这对谦让诚信精神对道德价值对道德情操建设来说,挑战尤其突出。
当年,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中国文化衰落到极点时的20世纪初说:“就文明的历史之悠久和影响之深远来看,中华文明是世界上自古以来最伟大的文明。”托尔斯泰在1906年写给辜鸿铭的一封信中说:“中国人如果坚持使自己的行为不违背孔、道、佛三教的意义,世界上没有一个强国能够把中国屈服。”可见,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无比强大的生命力。
吴学文化具有重要和突出的优势。因此,在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将吴学文化“取其精华”放在第一位,把适应当代社会、适应人民需求、适应世界发展趋势的精华提炼出来,把吴学文化优秀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最大公约数提炼出来,把与世界其他文明相近、相同而又各具特色的优长提炼出来,推动吴学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取其精华,重点是要汲取吴学文化的思想精华。吴学文化的精髓是道德。奉行“谦让”、“诚信”,强调包容和谐,积极开拓创新进取,是历史上江南人的修行处世之道,也对江南人的习俗传统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今天,我们保护、传承和弘扬吴学文化,首要任务就是要把吴学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追求、审美理念和社会理想阐发出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用吴学文化所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化人、育人,引导人们向上向善,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对当代社会仍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些价值观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也对全球文明有着积极的贡献。在面对现代化、全球化的挑战时,我们应当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吴学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科学精神、民主思想等文明成果,使吴学文化价值体系更加完善。
吴学文化对提升人格道德修养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培养健康的人格价值观。
一、弘扬吴学文化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重要责任
江苏太湖地区是江南文明的发祥地,更是吴学文化的发源地,独特的区域地理位置和历史上四次南北文化的大交流,造就了吴学文化包容并蓄、形态多样的文化特质,孕育形成了刚柔兼济、自强不息、柔美灵慧、重义守信的文化秉性,构建了家国情怀、天下为公的,务实执著、创新嬗变的文化情怀和胸怀宽广、敢于闯荡的海洋文化,留下了一大批底蕴深厚、资源丰富的文化遗产,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大名著,三部出自江苏;二十四史有传者2万余人,其中近6000人是江苏人。全省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3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33处,世界文化遗产3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5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10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8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座、文化名镇27座、名村10座。这些名胜古迹都应该纳入吴学文化研究的范畴。
尽管研究吴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是对吴学文化特别是江南地域文化内涵、价值的研究和阐发不够深入; 二是我们教育宣传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对吴学文化研究的力度还不大的现象; 四是在吴学文化的传承上,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整体推进的态势。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需要我们切实增强弘扬吴学文化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培育和践行谦让诚信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任务,以“挖掘阐发、保护弘扬、传播推广、融合发展”为研究方针,以“取其精华”为第一要务,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积极探索弘扬吴学文化的方法和路径,建立健全吴学文化传承体系,促进吴学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吴学文化遗产活起来,不断提升吴学文化的软实力。
二、加强研究阐发,为弘扬吴学文化提供活水源泉
挖掘阐发是弘扬吴学文化的重要前提。
要讲清楚吴学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吴学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的要求,对吴学文化开展系统研究,将文物、典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挖掘出来,厘清吴学文化的主要内涵、突出特点、表现形式,找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要着重研究阐发“讲谦让、重开拓、守诚信、崇正义、尚包容、求和谐”的吴学精神要义,着重研究阐发与进一步加强吴学研究机构和吴学文化研究基地建设,实施重点吴学科研课题,在大学文化项目课题中增加吴学文化课题研究项目比例。要加强吴姓人对吴学文化的挖掘,建设有地域特征文化特色的吴学体系。
三、加强保护,为弘扬吴学文化夯实资源基础
有效保护是弘扬吴学文化的重要基础。
要加强吴学文化的抢救性保护,推进吴学文化的生态性保护,完善吴学文化的整体性保护。特别是要加强对吴学文化稀有资源的保护与扶持。要着重做好江南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切实加强对江南古城、古镇、古村落和大遗址的保护,努力建设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有机融合的现代文化,延续吴学文化的历史文脉。
四、加强创造转化,为丰富吴学文化载体
创造转化是弘扬吴学文化的重要途径。
要坚持推陈出新、兼收并蓄,按照现在的时代特点和群众的审美要求,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吴学文化元素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不断拓展和丰富吴学文化表现载体,向公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吴学文化产品。要引导和支持大家充分利用高新科技手段创新展陈形式,使之更生动、更贴近群众。要通过展演、资金引导、艺术评论等方式,引导广大吴学文化爱好者创作出更多手法新内容,新形式,新反映吴学文化精髓、体现吴学文化特色、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吴学文艺作品,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人民叫好的吴学文化精品力作。
总之,吴学文化是江南民族的根基,保护和传承吴学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通过合理继承和弘扬吴学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同时为全球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2024.5.6日

再论吴学文化的重要性

吴美福,男,1956年生,祖籍赣邑万年县人,本科学历,现任中网传媒副总编辑、河南省诗词家协会会员,2007年任万年县吴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至今,2013年任江西赣东北吴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会会长至今,2017年发起闽浙赣吴文化经济促进会,2013年参加发起“泰伯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吴氏联谊恳亲,联系、联络、走访国内各地宗亲和部分海外宗亲,发起了首届吴学体系建设研究会。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4)
zwcm的头像zwcm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