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中网传媒副总编吴美福
在文化多极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民族自觉正在日益高涨,传统文化的要求愈益强烈,和而不同的世界文化将变得越来越相异相生,丰富多彩。因此,我们不仅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融入文化国际社会,积极吸收当今世界先进文化,更应该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弘扬吴学文化,借以构建并大力发展具有特色吴学文化。那么,吴学文化的现代价值和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第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吴学文化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尊和自信的源泉,也是实现民族伟大振兴的根基和精神动力。
吴学文明是中国文明之一,吴学文化是没有中断过的文化,吴学文化是具有深厚民族特点的独自体系,蕴含着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质,凝聚了江南儿女千百年来形成的生存智慧和精神力量。吴学文化不仅是江南民族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是江南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由于吴学文化可以激发民族成员的归属意识、进取意识和奋斗意识,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因此可以形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在几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谦让诚信、爱好和平、开拓勤劳、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品质,自立于中华民族氏族之林。对吴学文化内在根源,大力弘扬吴学文化,既体现着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也意味着民族自尊与自信的高扬。吴学文化可以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极富包容嬗变、与开拓进取精神的吴学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来源,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土壤和现实环境,它能够服务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并能够增强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感召力。吴学文化具有非凡的包容性和融合力,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总能够用嬗变精神吸纳其他外来文化成果,不断丰富和升华自己,不仅出现了春秋战国的吴学形成,宋元时期吴学文化体系,无疑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要在中国生根开花,面临着吴学文化的现代化民族化就是要解决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就是把吴学文化植根于社会之中,形成吴学理论体系,但是,要开创吴学中国化现代化。如果要继续加深吴学文化在中国化现代化的程度,使之更广泛地体现出鲜明的大众化特色,就只能从历史传统和现实出发。再者,吴学文化要彻底完成现代转型,也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指导,对其优秀成分进行马克思主义的诠释,才能重新焕发新时代的光辉,实现其现代价值。也就是说,一方面吴学文化需要接受马克思主义改造,需要依靠马克思主义找到最终出路; 另一方面吴学文化也能够服务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需要,能够赋予马克思主理论以吴学作风和吴学气派,使之成为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的崭新文化。总之,用吴学文化来阐释社会现象,赋予吴学文化以中国气韵,不仅对我们具有亲切感和认知度,也是马克思主义吴学化的基本内涵和必然要求。
第三,江南几千年文明留下来的物质文化遗产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笔价值连城的物质财富,那些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吴学文化遗产堪称无价之宝,具有广泛的现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不同类型的吴学文化遗产因其不同属性而呈现出历史、艺术、科学等不同的价值,由此衍生的经济价值也为现代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持久动力。
江南生产和生活实践遗留下的痕迹,是文明进步的标志,它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反映着各历史阶段江南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记录着社会经济、科技水平、文化意识、生活习俗等不同时代的状况,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恢复历史本来面貌的补史的宝贵作用和研究价值。物质文化遗产中包含着大量的科技信息,反映着其时代的生产力发展程度、科技水平以及人类创造能力,对诸多领域提供着启发和借鉴,具有极为特殊的科学研究价值。部分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诸如,玉器、陶器、瓷器、青铜器、建筑、园林、书法、绘画、雕塑等,以及音乐、舞蹈、表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美学内容都有着独树一帜的传统艺术价值,它并不会伴随着时光流逝而消失,艺术之美具有永恒的魅力和价值。吴学文化遗产由此还衍生了自身非同一般的经济价值,其经济价值可以看作是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外化。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吴学文化与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主要趋势。
2024.5.11日
吴美福,男,1956年生,祖籍赣邑万年县人,本科学历,现任中网传媒副总编辑、河南省诗词家协会会员,2007年任万年县吴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至今,2013年任江西赣东北吴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会会长至今,2017年发起闽浙赣吴文化经济促进会,2013年参加发起“泰伯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吴氏联谊恳亲,联系、联络、走访国内各地宗亲和部分海外宗亲,发起了首届吴学体系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