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

销烟治河–林则徐

河南省吴氏文化研究会  吴峰

清朝名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事迹,可谓是妇孺皆知,名垂青史,但是林则徐戴“罪”治理黄河的事迹却鲜为人知。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软蛋无能,投降派的污蔑陷害,花甲之年的林则徐被当做“替罪羊”革职查办。1841年4月林则徐从广州发配新疆伊犁戍边。在戍边途至扬州时,林则徐接到朝廷圣旨“命遣戍伊犁已革两广总督林则徐,折回东河效办赎罪”。

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

“国之动荡,黄河泛滥。”1841年6月16日黄河在开封张家湾附近决口。口宽303丈,水深8丈,汹涌的河水迅速围困了开封城,房屋倒塌无数,群众露宿城头,城墙相继坍塌,群众拆房、毁寺,保护开封城,这是开封古城造受最严重的一次洪灾。滔滔洪水一泻千里,淹没了河南、安徽黄河沿岸的村庄、田地。

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

河南巡抚牛鉴、河道总督文冲束手无策,面河而拜,痛哭流涕,弃城而逃,移居洛阳,另立省会。

消息传到北京,朝廷大怒,道光帝解除了河道总督文冲职务,朱襄调任河道总督。令钦差大臣王鼎赴开封督办治河。朱襄能力有限,难以完成黄河堵口任务。于是,王鼎极力推荐有治河经验的林则徐前来堵口,这才有了前面朝廷的圣旨。

林则徐接到命令后,立即启程,9月底到达开封。“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都是办法。”林则徐顾不上路途劳累,就深入到堵口工程第一线。经过精心筹划准备,汛期一过,动用数万人力,开工堵口,林则徐夜以继日地奔波在堵口工地,时常与民夫士卒一起挖泥担土。前后历时八个多月,于1842年3月黄河堵口合拢。为进一步抵御防洪能力,林则徐组织民工又修建了从马头到小马圈的防洪新堤,总长 8756 米。为纪念林则徐堵口筑堤有功,当地人习惯称这段新修弓形大堤叫“林公堤”。

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

王鼎上奏朝廷,请求将功赎罪,“免戍伊犁”。在庆功大会,忽传谕旨,“林则徐于合拢后,着仍往伊犁”。王鼎惊骇,不能言语,面色凝重;林则徐则泰然处之,即日起程。

弘扬黄河文化    讲好黄河故事

王鼎含泪和林则徐告别,林则徐从开封出发踏上流放伊犁漫漫征途,在西安与家人告别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壮怀诗句。林则徐为国为民,以天下为己任,身处逆境亦不失报国之心,身遭厄运仍关心民众,以获“罪”之身,治理黄河大水灾,功绩卓著,河南人民永远铭记治河功臣、人民英雄—林则徐。

真可谓:虎门销烟垂青史,戴罪治河功无量。

        苦干实干酬壮志,爱国爱民树榜样。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2)
zwcm的头像zwcm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