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吴学

文 吴美福
吴学学问具有显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文化传统、海洋文化特点、重视经济发展等方面。‌
‌ 文化传统‌:吴学具有大陆文化传统,以农耕为主,生活恬淡,以家为重,以土地为本。这种文化传统既有封闭性、保守性的一面,又讲原则、讲礼仪、讲规矩,崇尚道德。泰伯奔吴立国,把中原文化带到了江南水乡,促使古老“荆蛮文化”和中原文化结合,奠定了吴学的基础。
‌ 海洋文化特点‌:吴地东临大海,湖泊纵横,水系发达,形成了迎风破浪、扬帆远航的文化。吴文化具有流动性、开放性、包容性、开拓进取、和而不同等海洋文化特点。这种文化与大陆文化的叠加,使吴地成为中国大陆文化圈与海洋文化圈的交汇点,凸显了吴学的多元融合优势,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适应力和创造力。
‌ 重视经济发展‌:流动性与开放性推动了鱼米之乡的商品流通与交换,经贸范围遍布境内外,商品内容涉及农副渔业、手工轻纺等多个领域。在冶金、造船、医药、天文、印刷、航海、建筑、水利、金融、城市管理等方面都有所发展,显示了吴学学问对经济发展的重视。
以史为鉴,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把吴学学问参透,融合历史,把吴学学问做好,可以把握中国社会治乱兴替的内在规律,可以洞悉修齐治平的永恒智慧。然而,让人们全面深人地了解江南历史,掌握吴学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东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下三千多年之中、人物多、事件多,神话与传说并存,正史与野史交错, 头绪繁多,内容杂,政治、经济、军事、中外交往、思想、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内容如果未经梳理就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那么往往会使读者一头雾水。除了典籍史料所承载的历史之外,文物、遗址、古迹、艺术作品等等,也同样反映着历史的真实。如何把这些东西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让读者能够清晰明白地去了解历史,感受历史的真实,无疑成为我们学习研究吴学的缘起。
《浅谈吴学》一书,按照不同的历史分期,通过新的体例、模式来整合讲述江南历史,涵盖政治、经济、军事、中外交往、艺术、思想、科技、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以时间泰伯、仲雍奔吴为经,以人物和事件为纬,经纬交织,全面反映江南每一朝代治乱兴衰的全过程。每一篇文章都蕴含了或高亢激昂或哀婉悲痛的场景,让人们重温那一段历史,不断唤起人们内心尘封已久的记忆,与江南历史再次进行亲密接触,深入地寻绎历史中所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随机穿插的知识花絮、专题和事件,有机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知识信息更为密集,从而营造出一种全息的吴学历史镜像。通过文字、可以感受历史镜像,而通过图片,则可以阅读图片中的历史。图片与文字相互映衬,可以立体地反映江南历史,展示吴学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通过这种结合,使得文字信息更为生动,更为多彩,使读者深刻感受江南文化的底蕴,从而产生一种对吴学阅读上的震撼。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在讨论荣与辱的时候,阅读吴学、了解吴学、把握吴学真实,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吴学是江南民族复兴的内在动力之所在,是何者为荣、何者为耻的感性事例的集中体现和理性判断的一个标尺。在不远的将来,阅读吴学、了解吴学会成为一种时尚,人们通过吴学,可以感受到如何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寻找到寄托心灵的精神殿堂。
综上所述,吴学学问不仅在文化传统上有着深厚的基础,而且在海洋文化的开放性和经济发展的重视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2024年9月7日

再论吴学

吴美福,男,1956年生,祖籍赣邑万年县人,本科学历,现任中网传媒副总编辑、河南省诗词家协会会员,2007年任万年县吴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至今,2013年任江西赣东北吴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会会长至今,2017年发起闽浙赣吴文化经济促进会,2013年参加发起“泰伯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吴氏联谊恳亲,联系、联络、走访国内各地宗亲和部分海外宗亲,发起了首届吴学体系建设研究会。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0)
上一篇 2024年9月7日 上午8:48
下一篇 2024年9月7日 上午11:1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