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吴学

文 吴美福
吴学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探讨,以下是对其目的和底蕴的详细阐述:
一、吴学的目的
‌1.传承与发展吴文化‌
吴学作为研究吴文化的一种学问,其首要目的在于传承和发展吴文化。吴文化承载着江南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具有独特而珍贵的历史价值。通过吴学的研究和传播,可以保持吴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使其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
‌2.促进文化交流与互鉴‌
吴学具有开放包容的特点,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鉴。通过吴学的研究和传播,可以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尊重,推动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发展。这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3‌.提升个人修养与文化自信‌
吴学强调个人修养和内在素质的提升,推崇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通过学习吴学,人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吴学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传承吴学,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
‌4.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
吴学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健康、先进的吴学能够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凝聚力,推动社会进步。吴学倡导公平正义、以人为本等理念,这些理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二、吴学的底蕴
‌1.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吴学源于江南地区,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吴文化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融合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和风格。吴学作为研究吴文化的一种学问,自然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体‌
吴学源于正统的中原文化,同时兼容闵越之特长、并蓄齐鲁之特色、融合海外之良俗,成就了吴地之文明。这种兼容并蓄的特点使得吴学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3.灵动隽永的审美情趣‌
吴地自古以来便重视教化、尊重人才,形成了灵动、隽永、睿智的吴学底蕴。吴地人们世代相袭的聪明才智赋予了锦绣江南特有的柔和、秀美,同时也熔铸出了吴学独特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认同。
‌4.务实求真的精神内核‌
吴学强调务实、求真、致用的精神内核。吴地商品经济率先起步,市民阶层形成较早,实业传统、工商精神、务实个性和平民风格等都是吴学的突出特点。这种精神内核使得吴学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5.开拓创新的拓展精神‌
吴学与众不同的特质还体现在不断探索、勇于突破、大胆创新、和努力超越的拓展创造精神。在继承中突破,在融合中升华,在吸收中创新,是吴学不竭的发展动力。这种拓展精神使得吴学在历史长河中始终保持着勃勃生机和活力。
综上所述,吴学的目的和底蕴都体现在对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与互鉴、提升个人修养与文化自信以及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等方面。而吴学的深厚底蕴则源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体、灵动隽永的审美情趣、务实求真的精神内核以及开拓创新的拓展精神。
2024年9月10日

说吴学

吴美福,男,1956年生,祖籍赣邑万年县人,本科学历,现任中网传媒副总编辑、河南省诗词家协会会员,2007年任万年县吴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至今,2013年任江西赣东北吴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会会长至今,2017年发起闽浙赣吴文化经济促进会,2013年参加发起“泰伯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吴氏联谊恳亲,联系、联络、走访国内各地宗亲和部分海外宗亲,发起了首届吴学体系建设研究会。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0)
上一篇 2024年9月9日 下午6:09
下一篇 2024年9月10日 上午11:46

相关推荐

  • 泰伯:先秦至德思想的践行者与文明融合的先驱

    撰文:吴美福 在中华文明的早期谱系中,泰伯的名字或许不如孔孟老庄般闪耀于思想典籍,但他以“三让天下”的实践智慧与开拓精神,构建了一套独特的道德哲学体系,成为先秦时期“德治”思想的重…

    2025年4月8日
  • 两程故里感

    彭定见 两程故里卧三山,天下文辞理学宣。立雪传闻千载讲,儒林贤德赋新篇。注:三山指两程故里地处嵩县北部,位于九皋山、西岩山和陆浑岭之间,属半丘岭、半平原地区,地势西高东低。 彭定见…

    2025年3月9日
  • 《吴学之光》

    文:吴美福 我的书房里,有一面墙专门用来陈列吴学典籍。从《吴氏家谱》到《吴文化研究》,从《吴地风物志》到《吴方言考》,从《浅谈吴学》到《论吴学》,琳琅满目,蔚为大观。每当阳光透过窗…

    2025年3月5日
  • 《泰伯谦锋 三让刻碑铭》

    撰文:吴美福        江南的雨总是绵密的。我站在梅里古都的城墙上,望着远处烟雨朦胧的泰伯庙,檐角的铜铃在风中叮当作…

    2025年3月5日
  • 《三月的丝竹》

    文:吴美福 鼋头渚的樱花还在含苞,蠡园的水波已把晨光揉碎成千万片银鳞。古运河边的老柳树刚吐出米粒大的嫩芽,枝桠间悬着的几盏红灯笼便急着在风中蘸墨,要给三月写一封花笺。 惠山祠堂群的…

    2025年3月5日
  • 《砚底潮声》

    撰文:吴美福        太湖石皱褶深处渗出一滴北宋的雨。我在退思园夜读,忽见残碑拓片上的虫蛀孔洞溢出微蓝星…

    2025年3月5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