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美福
在上古洪荒时期,江南就有人类活动的轨迹,生活在长三角地区太湖流域的各地方不等的部落原住民,称土著人,亦称荆蛮。在哪个时代,大湖流域洪荒水畦淼淼无际,沼泽泛滥无边。所谓靠水吃水,当地荆蛮人以水中作业为生存方式,以捕获鱼虾、捕足大型水禽为主打,各个部落以水生动物为生活主要状态,代代相传,形成了男人前额头发平头,后椎髻的发型,在当时中华大地上千万个部落中,唯一独特的发型。这样的发型的优势是便于在水面、潜入水中捕捉鱼虾等水动物的便利,并且在脸上,身上纹上龙、鱼的花纹,便于水中禽兽以为是同类而不致于受到攻击,以利于荆蛮人捕捉到更多的鱼虾。
不仅如此,当地的荆蛮人还将日、月、星、山、龙、凤作为部落的图腾,刻在身上,称为文身,在当时是很潮流的美化的一种崇尚,既是一种时尚,又是氏族的标志,既是一种对生活的祈福,又是增强氏族部落的血缘凝聚力。
泰伯一行来到梅里后,穿戴华丽,衣冠整齐,代表着中原黄河文明。商代衣着是极有讲究的,分等级的,就不一一赘述了。
泰伯是贵族,贵族的礼服,上衣多采用青、赤、黄等纯正之色,下裳多用间色,如缁、赭、绿等经过数次浸染的颜色,并且衣领,衣袖处还有镶边,平民百姓的衣服就没有这么丰富多彩了。
泰伯交领右衽衣,有华饰,衣长及臀,袖长及腕,窄袖口,配以带褶短裙,宽腰带,裹腿,翘尖鞋。“身着大领衣,衣长盖臀,右衽,腰束宽带,下身外着裙,长似过膝。胫扎裹腿,足穿翘尖之鞋。衣之领口、襟缘、下缘、袖口缘有似刺绣之花边,腰带上亦有刺绣之缘。裙似百褶,亦有绣纹。衣饰回纹、方胜纹等。鞋履,头戴頍形冠卷。是为高级贵妇之服。头编一长辫,辫根在右耳后侧,上盘头顶,下绕经左耳后,辫稍回接辫根。戴一“頍”形冠,冠前有横式筒状卷饰,冠顶露发,冠之左右有对穿小孔,靠前也有一小孔,为插笄固冠之用。
穿交领窄长袖衣,衣长及足踝,束宽腰带,左腰插一卷云形宽柄器,腹前悬一过膝长的条形“蔽膝”,着鞋。
泰伯一行穿着这样雍容华贵,仪态端正,在当时荆蛮人看来,有一种高高在上优越感,有一种居高临下的蔑视感,一种格格不入的陌生感。荆蛮人一路围着泰伯一行看,指指点点,像看耍猴一般。
没走多远,突然来了几百个荆蛮人,手执土茅石块,围住泰伯一行,嘴里愤怒的喊着听不懂的话,形势陡然紧张。泰伯一班护卫拔刀紧紧护住泰伯、仲雍一班领导人。泰伯感到形势紧张,立即从马上跳下来,喝住护卫。环视四周拱手作揖,不断弯腰示好。眼见此景,一位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子像头人的荆蛮人走到泰伯面前,指指自己的头、胸和背、手臂,又指指泰伯的头冠和衣裳,然后打了一通棍子舞,伊伊呀呀比划了好久,然后站回荆蛮人队伍前面,看着泰伯等人的反应。
泰伯与仲雍等核心团队开了个短暂的会,冷静的分析了哪个大个子荆蛮人的行为意思,终于大致明白了大个子荆蛮人的意思,泰伯团队来到梅里,就必须要归顺他们,入乡随俗,脱了这些华丽的衣裳,剪了长发,文身以表示与荆蛮人一致,是一伙的,否则就是敌人,或消灭或把他们赶走。
当时,从双方形势分析,从武器来说,泰伯他们是配带的青铜器铸造的刀剑和弓箭,荆蛮人是手持木棍和石块,泰伯一行人虽然不多,但大都是能征善战的勇士,荆蛮人虽然人多势众,真正打起来,肯定是荆蛮人败。然而这样一来,双方战端一开,双方厮杀又要死多少无辜的人,结为仇家。若传开来,在长三角地区太湖流域难以立足,就会失去人心。
权衡利弊再三,决心放弃高贵的贵族身份,抛弃王族的架子,决定入乡随俗,于是拔出佩刀,散开头上长发,用刀割了头发,在路边沼泽水洼抓起一把泥巴,涂抺在脸上,身上,其他人也纷纷照泰伯做法行动起来。大个子荆蛮人头领一楞,随即竖起姆指,张开双臂紧紧的抱着泰伯哈哈大笑,荆蛮人与泰伯一伙人相互抱成一团,欢欣鼓舞。他们手拉手,围成圈跳着舞,荆蛮人唱着听不懂的高兴歌。荆蛮人从此把泰伯一伙人当成自家人。
过后,为了彻底融入荆蛮人中去,泰伯一行真正在身上刻上龙的图案,文身表示决心,永远不回岐山,落足梅里。二弟仲雍就做的更彻底,把名字改为“孰哉” ,那时的吴语“孰哉”是“孰了” 的意思。
泰伯、仲雍“断发文身,衣土著之服” ,是极其何等的悲壮伟大,当时的中原大地,文身是犯罪之人和刑余之人。泰伯、仲雍之壮举,向世人昭示,是彻底放弃了周族王位的继承权,一生再也不回岐山。由此,泰伯受到当地人乃至江南人的信任,尊敬和拥戴,成为江南万家始祖,人文始祖。
据说当地有个叫女红的姑娘,在泰伯他们养蚕丝成绢布后,泰伯、仲雍依据文身的原理,教女红在衣服上按照文身的图案刺绣,用针法绣出了第一件五彩斑斓的衣服,受到大家的喜欢,女红也成为刺绣的鼻祖。
后来,文身这一习俗也演化为衣服上刺绣,成为东方服饰的一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