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纂: 吴美福
泰伯、仲雍在梅里建村造巷,围垦造田,大力发展种植业,种桑养蚕,缫丝织布,驯化野鸡野鸭、野猪野羊,创造性的把野牛驯化为人类耕田种地的忠实伙伴,开挖伯渎河,建设首个水上运输公司,兴办造船厂,这一系列事关江南的民生工程,不仅是伟大的创举,而且是江南历史上的典范;不仅使江南人民丰衣足食,而且在数年之内,使民人殷富,人民幸福。
由于泰伯崇高的道德品行,荆蛮人知道了泰伯、仲雍千里东奔让王的壮举,感动的十分敬佩,特别是泰伯一行断发文身,随荆蛮人的习俗,把梅里真正作为自己的家。特别是开创性的做了许多利于民生的重大工程,把梅里建设成文明、和谐、富裕、幸福的家园。江南地区的一千余个部落耳闻目染,都先后加入了泰伯的团队,自愿自觉接受泰伯的领导,泰伯真正的受到太湖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梅里地区的蓬勃的发展,有可能使得周边部落嫉妒,这是个迫切的事情,筑城保卫梅里地区胜利的果实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另一个重要任务,派仲雍带一批农耕好手,去加盟的虞、越部落,组织部落人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的农耕技术,以及推行梅里各种成功的经验,使许多部落尝到了实惠,造福百姓,感化了许多部落,不久,众部落联合拥戴泰伯为王。泰伯顺应民意,建立了江南第一个文明古国,史称“勾吴” 国,从此,开创了吴国的历史。泰伯呕心沥血,设官制,派官员治理各部落,初步形成了国家的雏形。泰伯无子,考虑再三,他把“勾吴国” 王位让给了二弟仲雍。泰伯说: “因为我是老大,所以被推为一国之长,但是没有后人可以继承我的位子,我自号勾吴,表示我是勾吴国的一员。应当成为这里国君的,该是我的二弟仲雍。” 泰伯的这一言行,真的是感天动地,荆蛮人也真的是佩服的不得了。从此,荆蛮地区被称为“勾吴国”,老百姓被称为“吴人” 。
为什么叫“勾吴” 呢?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说道说道。“勾” 是当时荆蛮人的发音字,勾吴一词是有勾画鱼纹、文身之意。“吴” 就是泰伯一让王位隐居地吴山,“吴” 与“鱼” 哪时候同音,“鱼” 又是荆蛮人的图腾,泰伯自号“勾吴”,有二层意思,一是纪念隐居吴山之意,二是来到梅里表示荆蛮人图腾之意,二者结合,表达出泰伯强烈的意愿,他说取名勾吴,“既表示对让王避位第一个隐居地吴山的怀念,正好荆蛮人的鱼同音,又表示我今生今世就是勾吴人了,这难道有什么不妥当吗?” 荆蛮人听到后,都拥护“共立以为勾吴”。周人和蛮人找到了一个土著词语,从读音到含义双方都能接受,很多部落都接受了。
当时,中原各国都扩充势力,对勾吴国虎视眈眈,勾吴国也受到了严重威胁,筑城卫国迫在眉睫。于是,泰伯发动一千余个部落,以梅里为中心筑起了一座土城,叫吴城,亦称泰伯城。城“周长三里二百步,高五丈”,外郭三百余里,是以山、川为屏障,用篱笆、石墙、土坝筑成外界线,以示为边界线。当时的疆域现在难以考究清楚。大致的范围是以梅村为中心,南临大湖,北依芙蓉湖,东托阳澄湖,水网密布,湖泊纵横,水系发达,敌国很难侵袭。这一区域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是个宜居宜家的好地方。
建设了外郭的边界和筑好了吴城,泰伯开始在城内规划建筑群。先是建造权力中心——宫室,住宅,各种生活设施。吴国,从此走上了富民强国的道路。
司马迁在20岁左右考察过吴国梅里遗址、遗迹。“考太伯之墟在无锡,春申故城实无锡之城” ,《江阴县志》如是记载。
吴国自泰伯立“勾吴”,筑吴城开始,历史学家视泰伯为吴国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