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篡: 吴美福
泰伯、仲雍开拓江南,开疆劈土,建立勾吴国,功盖万古江南。仲雍淡泊名利,务实事,默默奉献,甘做绿叶。是泰伯的主要助手,勾吴国主要的负责人。孔子称仲雍为“逸民”,说他“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 意思是说仲雍对兄长泰伯极为尊重,不争权,不干政,竭为礼让之事,兄弟和谐,为构建勾吴国社会和谐作
出了表率。仲雍长期寓居海虞地区,呕心沥血,为开发海虞河水利工程作出了巨大贡献。引水拓荒造田,积极发展多种生产,为繁荣海虞地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常熟地区变成了鱼米之乡。泰伯逝世后,此时86岁高龄的仲雍毅然决然挑起勾吴国的重担,在位五年,把勾吴国治理得生气盎然,和泰伯一样受到人们的敬仰。真得是鞠躬尽瘁,死而后矣!仲雍死后葬海隅山,充分呈现出他与常熟生死相依的情怀。后人为了感其恩德,改海隅山为“虞山”,他居住的地方为虞地,今常熟的简称为“虞” ,由此而来。
仲雍是一位万人景仰的江南先贤,他的谦恭礼让、开拓进取,是千百年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仲雍和太伯的行为向世人昭示了“让”的美德,并成为“让”德的符号,他们的行动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思想和伦理道德。在当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际,如何汲取仲雍所体现的礼让、包容和开拓的精神,有着现实价值和意义。
仲雍与泰伯让国南奔,不仅开创了吴国600多年基业,还让出了周朝800年伟业;仲雍与泰伯之让,是中国道德思想的一个重要源头,对于以后形成周公思想、儒家思想与文化传承中,是导源性的一环。
到东汉,关于仲雍生平的认识重新达到一个高峰,人们在不断地发掘和提炼仲雍和泰伯资料的过程中,渐渐地对两位圣人加以理想化,细节描写增多,人物的心理活动不断丰富,个性越来越生动,对话变得详细。关于仲雍的基本事实,东汉的文献都是认同的,所以主体的部分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在细节上却更加充实,使一个本该远去的人物却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变得越来越清晰,人物形象越来越丰满,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各种文献关于仲雍的基本史实都是有依据的,所以文献述说的仲雍事迹还是可以参考和引用的。文献对仲雍的记载,可以使我们发现,仲雍的形象从模糊变得清晰起来。由于仲雍与泰伯让国奔吴的行为,符合中国传统社会礼让、孝恕的道德标准,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称颂,因而关于仲雍的形象就在不断丰厚。汉代以后文献记载中的仲雍,已不再是单纯的生平的叙述,而是对仲雍在历史上的作用进行推崇,对仲雍的道德和思想加以继承和弘扬。
诗人李白诗赞: “泰伯让天下,仲雍扬波涛。清风荡万古,迹与星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