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协同可持续,深入传播新能源、绿色建筑、绿色融资的实践日益丰富,‘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前景依然可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在第十一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上表示。
12月2日,《“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2020)》(以下简称《报告》)在澳门召开的第十一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上发布。
报告显示,今年新冠疫情影响下,“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呈现新的变化。第一,疫情使“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受到大的冲击;第二,针对不同地区,基础设施发展差异较大,东南亚保持领先,从国家来看,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的发展指数位居前三位;第三,基建类型上,交通基础设施仍然是各方合作的重点,以现代化铁路网、高速公路网、自动化港口和机场为代表的交通类基础设施项目是各方支持和关注的重点领域。同时,疫情暴露了“一带一路”国家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短板,相关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望进入快车道;第四,“创新、协同、可持续”将推动“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新发展。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与基础设施建设加速融合,可持续基础设施发展理念深入传播,新能源、绿色建筑、绿色融资的实践日益丰富,“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前景依然可期。
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
房秋晨在发布会上表示,2017年以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连续三年发布“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为国内外基建行业展望,预测各国建设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本年度再度与中国出口限制保险公司合作,对包括6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8个葡语国家在内,共计71个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进行了测算和分析。鉴于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对指数模型数据指标做了进一步优化,借鉴国际机构通行的做法,区分基准和悲观情景,测算出2020年度“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的发展指数。
此次研究报告揭示了“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特点和总体趋势,也点明了新形势下“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面临的挑战。报告显示,疫情的持续蔓延导致项目建设风险持续上升,东道国社会关系变化引发的各类冲突对项目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全球经济衰退致使基础设施发展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经济全球化逆流迫使国际基建参与者承受更大的海外市场风险。
报告提出四项发展建议:一是加强国际合作,改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发展环境。二是加快融资创新,推动构建多元开放的国际基础设施金融服务体系。三是优化风险与合规管控,构筑国际基础设施合作的坚实根基。四是重视科技创新,促进“一带一路”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第十一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于12月2-3日在澳门举办。本届论坛以“携手应对挑战,促进全球基础设施发展”为主题,有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单位逾1000人出席。
本文转载中国一带一路网,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