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北京1月13日讯(记者 秦金月)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主持发掘的金中都城墙遗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首次发现金中都外城护城河、城墙、马面、顺城街道路等外城城墙体系,并了解了这些遗迹的形制结构和营建方式。
金中都是北京建都之始。金朝是女真民族建立的政权,其族发源于东北黑龙江地区。金朝第四位帝王完颜亮于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正式迁都燕京(即现在的北京),并改称中都,开启了金中都作为金朝都城的62年辉煌历史。
金末贞祐二年(公元1214年)金宣宗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次年(公元1215年)蒙古军攻占中都城,金中都作为金朝都城的历史结束。金亡后,元朝在其东北方另建新城,中都城被作为“南城”继续使用,街市尚繁荣。元末明初之后,中都城逐渐遭到废弃。
金中都城墙遗址目前在地表尚存南城墙万泉寺、凤凰嘴和西城墙高楼村等三处,1984年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金中都城墙遗址考古现场(摄影 秦金月)
2019-2020年,为配合金中都城墙保护和展示工作,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和丰台区文化和旅游局对西城墙、南城墙及周边开展了两年的考古发掘工作,共计发掘面积2900平方米。此次考古工作是首次对金中都外城城墙开展考古发掘,发现城墙遗迹5处,总长约60米,最宽处24米;马面遗迹(凸出于墙体外侧的防御设施)1处,长约20米,宽约7米;护城河遗迹1处,宽约66米;城内道路2条,残长约20米和40米;出土有“官”字款砖、定窑、钧窑瓷片等遗物。
据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工作人员、此次金中都遗址发掘领队丁利娜介绍,此次发掘的意义在于基本厘清了外城城墙的保存状况、形制结构,及其与城外护城河、城内道路的关系,首次正式确认了护城河、城墙的宽度及营建方式。另外,发掘首次完整揭露了1处金中都外城墙的马面遗迹,确认其形制为圆角长方形,构建方式为在城墙外二次增筑、外围包砖。同时,叠压在南城墙下的唐代墓葬、辽代墓葬为金中都城在唐幽州、辽南京城基础上改、扩建的史实提供了直接的考古学证据。
据悉,金中都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中居于重要地位,此次考古发现为复原金中都结构布局和城市面貌提供了重要考古资料,实证了金中都城的建制沿革。
金中都城墙遗址考古现场(摄影 秦金月)
金中都城墙遗址考古现场(摄影 秦金月)
金中都城墙遗址考古现场(摄影 秦金月)
金中都城墙遗址考古现场(摄影 秦金月)
金中都城墙遗址考古现场(摄影 秦金月)
金中都城墙遗址考古现场(摄影 秦金月)
金中都城墙遗址考古现场(摄影 秦金月)
金中都城墙遗址考古现场(摄影 秦金月)
金中都城墙遗址考古现场(摄影 秦金月)
本文转载中国网,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