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阿来:把真正懂文化的人纳入文旅融合这项事业中

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阿来:建议人才机制创新,把真正懂文化的人纳入文旅融合这项事业中

全国人大代表阿来:把真正懂文化的人纳入文旅融合这项事业中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拍摄王秋萱剪辑田源

即将召开的2021年全国两会,正聚焦着全国人民的目光。在来自各行各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有一些是从事一线创作的优秀作家、编剧,比如王安忆、贾平凹、阿来、郑晓龙等。秉承“当作家我愿安静,当代表我不沉默”的阿来,在两会上提过“关于维护生态安全底线”,“推动自然保护区立法”,“关于野生动物珍稀植物的保护”,“推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生成健康的文化生态”等建议。

在飞往北京开会的临行前,阿来接受了封面新闻专访。阿来提到,2021年的全国两会,他将在以下两个方面提建议,“一个文旅融合,另一个是乡村振兴。我要大会期间,与其他代表好好交流一下。”参加全国两会,除了写建议,阿来说,他还非常喜欢在会上,跟大家一起讨论,“人大代表来自全社会各行各业,有各自的专业背景,所以我非常珍惜这个大家讨论交流,互相激发,寻找解决之道的一个机会。

要用真正的文化

为旅游注入灵魂

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旅游是满足新时期人们美好生活诉求的最佳载体。近年来,在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的积极引导下,体育、教育、科技、农业等多元产业文化在旅游领域的不断延伸,为“旅游+”拓展了新的空间,文旅产业发展未来可期。而且随着机构改革方案的落地推进,国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已开启。

四川是旅游大省。旅游资源多,旅游人口大,文旅融合有很好的发展势头。2021年春节期间,四川省以285.53亿元的旅游总收入居全国第一。这个成绩让阿来感到自豪,同时他也看到,文旅融合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文化是旅游之魂。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在一个旅游项目中看不到,有什么文化的因素。如果说有,也多是比较虚假、表层的文化。当游客们去了一个景点,觉得没有宣传的那么好,抱怨几句发点牢骚,微信上吐槽几句也就算了。但像我这样的人,就会想,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他们注入的文化显得那么虚假,那么庸俗,没有打动人的力量,到底是为什么?问题出在哪里?”

阿来思考的结果是,做文化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真正有文化的人精力投入进行深度调研,创新转化。“有的旅游项目,花了很多钱,耗费了很多精力,但是做出来的东西,却跟人家一模一样,或者伪文化,没有生命力,门可罗雀,根本没人去。这造成不光是资本的大量浪费,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还造成人才资源的大量浪费。”那么,有什么方法改善这种情况?”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阿来继续深入思考的点就是,“不管是从政府的层面,还是民间投资的层面,还是旅游产品的设计的层面,要解决文旅融合当中这些问题,首先最重要的是,怎么把真正懂文化的人,吸纳到文旅融合这项大事业里面。一个真正懂文化的人,他很可能既不是一个投资主体,也不是一个政府管理人员。怎么把他们的智慧,他们对文化的深入的研究跟理解,融入到文旅项目当中?这其中涉及到人才机制创新问题,值得高度重视,深度探讨。”

全国人大代表阿来:把真正懂文化的人纳入文旅融合这项事业中

期待“乡村振兴”前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经验发挥“后发优势”

作为从阿坝州马尔康乡下走出来的作家,阿来对农村有天然的感情,对农民的命运有格外的关切。他说,此次两会,他还会格外关注“三农”方面的议题。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标志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伟大胜利。脱贫攻坚这一社会实践,对广大农村带来的巨变,也让阿来深有感触,“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认识到,包括四川巴中的晏阳初在内,致力于乡村教育的知识分子,中国发展最根本解决是农民的问题,农村的问题,农业的问题。只是这些知识分子生不逢时,他们积极改变乡村的社会实践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影响有限。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40余年,中国社会安定,政府又有多年一贯的明晰的政策措施,投入巨大的社会资源,释放社会制度的巨大力量,才真正完成这个伟大实践。”

“脱贫的任务完成了,接下来就是乡村振兴了。”阿来说,“我们国家成立了乡村振兴局,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崭新时代。我非常期待。现在已经实现了“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接下来,“三保障”,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阿来说,他曾有机会去国外参观,“我的感觉是,我们的北京上海广州CBD,跟发达国家完全不相上下。但是,农村还是有差距。差距尤其体现在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以及公共文化设施,精神文化产品服务上。这方面,我们还任重道远,前景广阔。”

关于如何乡村振兴,见多识广、博览群书的阿来提到一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乡村巨变,在人类历史发展中,还是有一些国家,已经经历过这个过程,积累了一些共通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他们的教训也值得汲取,帮助我们少走弯路。这也是一种后发优势吧。”

对我们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巨变

写作者应该有深入探究的好奇和热情

从对阿来多次的采访中,也能感受到他对民生、政治议题的熟稔和高度关切。“我对很多议题的关切、关注,其实都是持续性的,并不是因为我当了人大代表才会关注这些。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关切社会和政治,是理所应当的。只是说,有的关切,我可以通过文学创作的方式,给予间接表达。有的关切,适合直接说出来,跟大家一起讨论解决之道。当上全国人大代表,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表达社会关切、讨论解决之道的机会。”

阿来真诚地说,“对我来说,政治并不是空谈,而是跟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也是每个人应该关心的。水资源、空气质量这些环境问题,教育公平,医疗资源分配,跟哪个人没有关系?”

这一两年,阿来一直在写一本关于美国探险家约瑟夫·爱弗·洛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川滇之间探险的作品。为了写出这个人物丰富、复杂的一面,尽量真实还原一段历史的真貌,阿来多次重走洛克当年走过的路,其中包括凉山木里、云南等地进行调研。这样的行走,对阿来既是写作所需,也是一次次文化内涵满满的旅行。近三四年中他已经十几次前往凉山。“了解当地的历史和当下。”当这部作品完成出版之后,经过阿来的发掘和描述,相信人们的好奇心会被大大激发。可以预见,会对那一带的旅游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事实上,这样的西方探险家,并不只洛克一个。历史上,西方很多探险家来中国,进行地理的、政治的,自然的、科学的各种考察。比如亨利·威尔逊,自1899年至1911年,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曾5次来到中国,3次进入横断山域考察。其足迹遍及四川、云南、重庆、湖北等地,尤以在四川境内的时间最长。还有俄国人顾彼德,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偏僻闭塞的丽江一呆九年,帮助当地人组织生产,后来还写出《被遗忘的王国》。阿来说:”一方面能感受到殖民主义那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另外一方面也很感慨对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发现世界的好奇心。今天的写作者,对我们当下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巨变,更应该有深入探究的好奇和热情。”

本文转载封面新闻,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1)
上一篇 2021年3月5日 上午11:32
下一篇 2021年3月5日 上午11:36

相关推荐

  • 赣东北吴会寄情

    诗 吴海鲸 泰伯宗风远,族脉古今连。溯源同祖同地,相聚话亲缘。忆昔先人勋业,德厚流光长继,祠庙祀香烟。岁月迁时久,根蒂固情绵。乐平会,歌慷慨,舞蹁跹。一家和乐,笑语盈处共骈阗。心向…

    2024年12月22日
  • 如梦令·十年庆典

    吴美福 聚祥国集团处,十年庆典盛誉。众贤释心香,携手凝力朝暮。争顾。争顾。吴家大愛常驻。 2024年12月22日

    2024年12月22日
  • 贺新郎·奥门回归廿五周年

    彭定见 镜海回归路。浪翻潮、廿五千年,乱云飞渡。今日开元繁荣慕。百载国威臣附。霸我土、河山失所。幸有英雄飙驱虏。掌时机、口舌丰赢注。天下事,中华主。桥连似画濒莲渚。水光环、楼船映日…

    2024年12月21日
  • 冬至

    彭定见 朔雪自然冬至忙,寒梅无恙夜深香。一盘水饺习常守,五两汤圆润未央。暖气体仁灯影热,层冰清赏笛音昂。旋消腊破千林晓,静待春来万物芳。 彭定见个人简介 彭定见,男,潢川县人,在职…

    2024年12月21日
  • 冬至

    诗 吴美福冬至阳回日渐长,寒风凛冽雪飞扬。银装素裹山河美,玉树琼枝花更香。炉火通红暖意浓,家人团聚乐无疆。一年好景今朝至,把酒言欢贺吉祥。 甲辰龙年冬至日 吴美福,男,祖籍赣邑万年…

    2024年12月21日
  • 心花

    吴美福(江西) 庆典开墙东,庭外一片红。众贤喜相逢,我心嫁春风。

    2024年12月20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