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们党建党一百年,这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创造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学党史国史,聆听身边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保合寨小学进行“讲党史故事,传红色基因”系列活动。
10月11日升旗仪式,四中队为队员们带来《一台水力轧花机》的故事。1922年,农村极为落后,只有一些人力驱动的前清时安装的农业机械。以轧棉花的机子为例,需要3到5个壮劳动力轮番上阵才能驱动,且效率十分低下。一日,陈毅步行于羊岔河畔,看着潺潺流水,突然想到村里的轧花机太过笨重,费时又费力。为何不为乡亲们改装成水力驱动?也正好将学到的知识用之于民,让乡亲们认识到科学与知识的力量。
陈毅很快便将想法付诸实践,经过试用,陈毅改装的轧花机不仅省了劳动力,轧棉花的效率更提升了一倍多,随后,他向留法的同学蔡和森去信,申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之后,他收到了蔡和森的回信,组织已经同意他的请求。1923年初,陈毅离开故乡。从此,坚定地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如今,这台水力轧花机仍然保存在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中。
德育处李琳老师讲党史故事《甘祖昌式老红军》。1951年春天,一位身着北方大棉袄的人来到茶陵腰陂区大冲村,他肩上挂着一个斗笠,斗笠上印有“延安”二字,他就是从延安回来的邓丹明。
邓丹明18岁离开家乡参加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是“将军农民”甘祖昌的部下,在田家庄抗日战斗中被评为特等作战模范。后来,邓丹明向党组织申请,放弃较好的生活待遇,回到家乡参加社会主义建设。1956年,大冲村在谢家冲修一座水库,开工之后,邓丹明就像当年战斗在南泥湾一样,吃在工地,住在工地,每天出工最早,收工最迟,风里来,雨里去,一连6个月没离开过工地,更没有进过离工地4里路远的家门,连年节也是在工地过的。这个水库修成后,村里粮食产量年年递增,1991年粮食亩产达到1900多斤。“共产党员不能忘记人民群众,要随时随地报答人民群众的恩情。”这是邓丹明常说的一句话。
习近平总书记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说:甘祖昌是我们共和国的开国将军,江西籍的老红军。新中国成立后,他当了将军,但是他坚持回家当农民。我当小学生时就有这篇课文,内容就是将军当农民,我们深受影响。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百年风雨沧桑,百年风云变幻,百年辉煌成就,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保合寨小学会继续讲好党史故事,引导队员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树立远大的理想,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