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美福
吴文化上升为“吴学”理论体系,不仅是一个名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建设一个科学性、系统性、学术性,跨学科理论体系。构筑吴学、构建吴学理论体系,重在文化交流,要协同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吸纳多元文化。广泛文化传播,融入人文素养,摄入价值取向、各家文化、人文精神、地域文化、民族音乐、古老吴语、吴派建筑、民俗文化、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民族文化等精萃。
新时代加强吴学文化建设的路径,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我国文化建设的重点、内涵等都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在此基础上对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我们对关于吴学文化建设的方向,是必须按着国家关于对文化建设的方针作为强有力支撑。
吴学文化建设,首先要坚持一个根本遵循,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吴学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同吴学文化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出喜闻乐见、贴近历史贴近人民现实生活的吴学先进文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始终为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服务,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事业服务。其次吴学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要虚心学习,丰富吴学文化发展的视域,推进吴学文化建设迈向更高层次。吴学文化是江南各族人民勤奋努力的伟大成果,凝集了全体江南儿女智慧,是建设吴学文化最基本、最有力量的一环。吴学文化的发展为建设新时代高尚精神风范提供了力量源泉,繁荣吴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丰富多彩的吴学文化增长点,加快创作符合时代主旋律吴学文化理论体系的步伐,为实现吴学文化梦而不懈奋斗。
吴学文化源于生活,来源于江南人民生活的伟大实践中。坚持构建吴学文化初心,着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大文化吴学产业群。另一方面也要放眼世界,学习世界优秀文化的传播方式,讲好吴学文化故事。吴学文化梦是吴文化的经萃,必将凝聚许多吴文化专家学者和广大吴文化爱好者的共同愿望,扎根民族气息的土壤,亟待创作出更多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吴学文化理论体系文章。
吴学扎根于吴文化土壤,吴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时代烙印,浓缩着民族几千年来人民智慧的结晶。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奠定了吴文化思想文化的基础。秦王朝时期的大一统,打破了文化的隔阂,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吴学的发展,至汉唐时期,吴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宏达了至德精神。
首先,加强吴学理论武装,强化理论知识素养,创新工作方法,转变工作方式,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吴学文化研究的长期性、复杂性。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知识储备。一方面要不断加快吴学创新型建设,做到及时准确,不断扩大吴学文化的影响力。不断加强甄别筛选能力,强化责任意识,强化使命担当。
积极培育和践行吴学文化核心价值观,形成具有人民共识的价值体系,建设、引领,构建至德精神价值体现,凝聚人们对吴学共识,汇集至德精神的正能量。加快吴学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共创吴学文化繁荣。让吴学文化“活”起来,增添吴学文化的活力。
加快吴学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展现出特有的吴学魅力和风采。建设优秀的吴学文化,传递吴学文化声音,让更多的人了解、体会到吴学文化的魅力所在,为繁荣吴学文化作出贡献。
继承和弘扬吴学文化,提高吴学文化实力。吴文化是吴学的根基,是吴学主要载体。怎样在文化舞台中央展现更好的形象,使吴学文化走向海内外深入人心,促进吴学文化的传播。要健全吴学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制,既要保护好吴学文化的传播,也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创造出更适合时代需要,更吸引人的文化产品,以便在文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推动吴学文化的传播,使其更好地融入经济文化发展浪潮中。要提高吴学文化的影响力。竞争力,形成具有深厚历史烙印的吴学文化实力,提炼印有吴学文化印记吴学文化符号的影响力,使吴学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从历史维度出发,充分挖掘吴学文化的精髓,扩展吴学文化的外延。承前启后,不断丰富其精神内涵,为构筑吴学理论体系、繁荣吴学文化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