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吴学的水之道

作者:吴美福 

水作为人的对象物,浸透着古今”智者”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人类的心理、情绪、意志以及个性、气质、人格、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认同乃至意识与哲理的升华,甚而包括人生所特有的喜怒哀乐、生死歌哭,古往今来皆以”水”为载体而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江南古代以泰伯为首的思想家和治水活动中得到修身、养性、处世之道,并升华为吴学文化等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

水所到之处,滋养万物,好比君子的仁爱;水性向下,随物赋形,好比君子的仗仪;水浅则流行,深则不测,好比君子的智慧;水奔赴万丈深渊,毫不迟疑,好比君子的勇敢;水性柔弱活灵,无微不至,好比君子的明察;水遭到恶浊,默不推让,好比君子的包容;水承受不法,终至澄清,好比君子的善化;水入量器,保持水平,好比君子的正直;水过满即止,并不贪得,好比君子的适度;水历尽曲折,终究东流,好比君子的意向。” 水的这些秉性都孕含在吴学文化中。

水道有四:一是不仅自己运动,还推动其他物一起运动。二是经常地不停地寻求自己的路。 三是遇障碍则气势更大。四是不仅净化自己,还洗刷其他各种污浊,并且具有容含清浊的“胆量”。

水的物质与德性:刚、柔、坚、韧、容、浮、和、善、献。刚:水射刃物,水滴石穿。柔:水汽相生,以柔克刚。 坚:巍巍冰山,坚不可摧。 韧:抽刀断水水更流。 容:能容万物,浑然一体。 浮:载舟浮桥,水力输运。和:无微不至,随物赋形。善:恩泽四方,滋养众生。蹈火灭灾,献身人类。淫:狂怒奔泻,恣意泛滥,必制约之。这些,都是孕育吴学文化内涵的基础。

细读吴学文化,水的精神、水的特性、水的性格、水的内涵无一蕴含在其中。诉情怀,写思想,描梦想,抒胸志,是吴学文化的浪漫主义。尤可称道者是哲人们以水论事,以水喻理,以水明志的精辟论见,堪称吴学文化的思想宝藏。”水”为吴学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源泉,吴学亦开发了”水”无穷的文化矿藏,正因为如此,吴学文化的源流川流不息、百川汇海,在有着三千年文明历史的江南文化中占居特殊地位并进而构成江南人类文明史中光辉璀璨的一页。

以水为魄的吴学文化,给人以力量的宣泄。由古至今,多少仁人志士,身处逆境而奋发有为,很多正是从水的气魄、水的浩瀚中得到力量的支撑。苏东坡一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等的豪迈、昂今,多少仁人志士,身处逆境而奋发有为,很多正是从水的气魄、水的浩瀚中得到力量,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刘禹锡;从“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土”的李清照,到“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林则徐,是水的力量、水的精神、水的气概给了他们生命之魄,思想之力。

水的道德,水的谦让,水的属性,水的力量,以德赋之,唱了一曲吴学之水之美的赞歌,要向水学习,效法水的无私善行,从而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智者乐水”,水激流勇进,遇到阻碍物就会转弯,但是流向并没有改变,这种不怕碰硬,不采取两败俱伤的处世态度,是智者的风范。水,既反映了先哲对”水”的认知,又破译出”水”所蕴藏的无尽的吴学文化内涵。自然界中,草木无言,山水无知,自古长江东逝,黄河奔流,其势丝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其成为视的范畴,无知无觉的水便会化作”吴学文化精灵”,超越千年历史时空,成为具有鲜活生命的吴学文化审美载体。

“智者如水”,智者应该有水的精神、水的品格,涵养柔软的心性,修炼谦让的美德,水是吴学文化的源头。对企业的经营之道也大有裨益。“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的乘势而行代表着以把握吴学文化为核心的做人宗旨,其持续惯性远胜于风的不确定性;水在静止中则蕴涵着一种为应对外界变化所保持的弹性,其张力异于大地在沉稳中的迟滞;水在遇到阻力时要么曲折前行,要么积累高度,不论是绕城而过,还是破城而出,最终都是为了到达目的地。水是一种能柔能刚的物质,“柔”为的是接近、包围、渗透和控制;“刚”则意味着持续、坚定的推进、占领和打击。水是一种很自然的物质,我们用水来比喻我们的平和心态。“平和”并不意味着没有激情和力量,相反,江南的传统吴学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包容。通过包容来让自己的心态保持稳定。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凡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现在的文化环境中,我们更多的时候只有踏踏实实的做事,才能够真正的做人。所以,点点滴滴的积累,勤勤恳恳的研究,保持高度的热情,具备坚定的吴学信念,这样才最终有可能让我们获得研究吴学理论体系的成功。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0)
zwcm的头像zwcm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