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吴学文化人才梯队建设
“大学非有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这里所谓大师,就是一批吴学文化研究发展的奠基人和引导者,是吴学文化创新和跨越式发展的先行者,他们引领着吴学文化的发展,本身也作为吴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道德风范、治学态度、个性特征都是吴学文化内涵的重要特征等,是丰富吴学文化内涵的重要元素。
每一个优秀人才的产生绝不是独立进取的结果。形成特有的吴学文化和传承模式,培育研究吴学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在网络时代,学术交流更加方便,信息渠道更加通畅,很多时候使更多人有更多的机会更多的人们也有机会得到吴学文化的学习直接或间接参与。因此,加强文化系统建设和文化合作交流,对于加强吴学人才梯队建设是非常有效的,这本身也是吴学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
二.吴学生态环境建设
吴学建设和吴学文化的进步,除了注重
人才的培养、引进和更新外,更要注重相应的吴学文化生态环境建设。良性的吴学文化生态环境有利于吴学研究发展和进步,吴学研究并应该具备以下一些特征。
1.体现优胜劣汰,自然优化选择的规律。
在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先进的文化最终引领人类走向现代文明,这是不同文化优胜劣汰的结果。同样,对于吴学文化来说,先进的吴学文化引导人们追求道德情操和至德精神与诚信守诺精神、体味“真、善、美”带来的身心愉悦。只有在吴学界逐渐形成推陈出新,强化吴学们在研究文化资源的创新、支持文化交叉融合,使人们对吴学文化齐心共识,意识到建立优胜劣汰的吴学文化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才能为吴学的持续发展进步注入生机和活力。
2.体现继承谦让、开拓创新的吴学传统。
明清时期至现代被誉为吴学文化高速发展的重要时代。几百年,有许多优秀的研究吴学文化的优秀人士不断涌现,为江南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这主要得益于期间良好的吴学文化生态环境。
其中最典型的是由吴文化上升至吴学文化,由于受到海洋文化等启发,并在继承部分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认为吴学的基础需要从根本上加以改造,并试着建立一种新的文化空间、时间观念和基础理论,最终酝酿了吴学文化。这是良好的吴学文化生态环境催生了灿烂的吴学成果。
对于信息时代的人们来说,文献资料来源广泛,学术交流更加便捷,发扬继承先贤开拓创新的学术传统,加强吴学文化建设,具有新的特点。一是要着眼吴学优势,优化文化结构。至德精神是吴学文化建设的基础与核心,继承吴学传统并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应着眼吴学特点和发展需求,从更广的范围挑选课题,尽量避免无关课题的研究,要体现继承吴学文化研究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应着眼未来发展,立足兼收并蓄。强调继承吴学传统但不能盲目继承,应在创新、创造上下功夫。在吴学交叉融合高度发展的今天,只有在坚守吴学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用更开阔的眼界和胸怀,更谦虚和敬畏的态度,去汲取其他文化有利于吴学的营养,这样才能更好保持和开创吴学的优良传统,建设形成有影响力的先进吴学文化。
3.体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自由学术氛围。
“自由是创新的土壤”,相对自由的吴学环境是良性文化生态环境构建的关键要素。真理是知识顶峰的明珠,同是研究吴学课题的不同学者,在研究的过程中,尽管方向是一致的,但由于视角、观点、方法等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观念、不同学派。不同学派由于陷于自身的思维世界难免存在局限性,正是这种各自局限性的存在引起不同学派之争,有些争辩甚至很激烈而且持续很长时间。作为研究吴学文化建设的我们,应该坦然面对这种局面,需要做的只是在更广的范围内让这种百家争鸣的局面良性的存在,有利于吴学文化研究。
4.体现百舸争流,勇立潮头的良性竞争氛围。
吴学文化的发展需要一大批研究者,但吴学确立内还存在的一些历史积弊,这对良性吴学生态环境的建设是极为不利的。当前吴学文研究化趋势明显,从长远来看,深思吴学文化发展规划,使吴学良性发展,作为吴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为吴学文化的后学者树立正确的示范效应。
其二,邀请更多的社会专业人士加入吴学文化研究团队。营造风清气正、百花齐放的吴学文化研究新环境新局面。(文/吴美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