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的文明的底蕴

一部吴学的文明史与文化的历史,承载了江南三千多年文化。吴国有过亡国的历史,却没有文化的断代。

改革开放、经济繁荣,江南再次迅速崛起,引发世人关注。在江南人民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世人也在关注着吴学文化发展。

当下,吴学文化在世俗中沉吟,被边缘化的吴学文化保持沉默。唤醒吴学文化的复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与担当。

吴学文化的创作,应该要完全具备江南风。具备有至德精神“底蕴”,有吴学文化的写意精神,有文化内涵和涵养,不能满纸的浮躁。

做吴学文化不能坠入忽视状态。对吴学文化没有精深的研究,耐不住寂寞,所以忽视;因为概念模糊,把“吴学文化”当作“标签”、忽略了“内涵精神生动”之要素,所以忽视;因为笔墨功夫肤浅,没有文化支撑,所以忽视;因为对吴学文化概念不清,自身吴学文化修养不够,所以忽视。

我们不需要拿西方文化来“改造” 吴学文化,用西方文化语言、名词、审美标准、审美理念来评头论足,更反对把吴学文化贬得一文不值。

不能使吴学文化有逐渐西化的趋势。

这种不负责任的文化乱象,这种粗制滥造的文化垃圾,这种文脉香火濒临境地、传承断代,正宗吴学文化传人少而又艰难的趋势,直接摧残和影响了吴学文化的健康发展。

我们做吴学以文化为基础,以至德精神为信仰,用生命追求吴学文化的真谛。

吴学文化有养育人类精神的功能。所以,吴学文化,要求人们必须有修养。研究好吴学文化,首先,人必须要“补课”,补精神,补脑,补国学,补文学,补修养,补人生,补做人,静心,净身,境界,抱朴守真。

做吴学文化要真正做到:

一、要有文化情怀。古人云:文化是有形诗,诗是无形文化。做一个好文化人,要有诗人的浪漫情怀,哲学家睿智的目光,高人贤达纯洁的慧根。做吴学文化每天面对的不是遣词造句问题,是文化,是至德精神,是哲学。

要有感动天地的真情,接天地之灵气,吸纳人生真善美。做吴学文化要创造一种能与天地沟通的语言,与历史融通的语言,修得文眼,涅槃妙心,文字吐莲,妙语如花,蕴上乘之作,以养精神。开启精神之目,得一层境界。

二、要博览天地古今,博识,博养,博悟,博情,博胆,无求,无欲。“惟有深刻之修积,渊博之见识,先使内心充实,乃是气韵出发点。”

向古今贤者学习。知古人之精华,以防复辙;知古人之心历,以明我见;知古人之笔墨,以蕴文化;知古人之情怀,以积我德。贴进自然,融进生活。要读懂吴学文化,进而进行研究再进行创作。

三、文墨铸造:“文墨”是吴学文化的语言,“文笔”又是语言中的核心元素。笔墨含性,性必修,笔墨之道,贵在用心。文笔初始,气象万千,龙飞凤舞,下笔如流。研究吴学受自身修养、思想、品德的影响,产生不同思维、不同观念的文化形态。笔墨形态各异,文化意境也呈五彩缤纷。它所营造出来的有形的、精神的、家国情怀的元素,就是个性化吴学文化意境。所以,吴学文化是一个既庞大又系统的很复杂的文化工程。吴学文化在深层面蕴藏着至德精神,是永远也阐述不完的亘古话题,也是一道人文哲学命题。

四 、文化养性,以文载道,文见其心。

吴学有两个“基因”:一是文化基因,二是血脉基因。有两个“修养”:一是饱含至德精神修养,二是践行诚信修养。吴学文化的核心语言是“至德”、“开拓”、“诚信”、“包容”,今天吴学文化内涵所含各种文化都是从这八个字的内涵延伸和演变。吴学的基础是文化,吴学的境界是至德精神,创造吴学文化是诚信品格。吴学文化有“两个意境”:一是“精神意境”,二是“文化意境”,“两个意境”互为作用,才是创造吴学文化的基础,是安身立命社会流传几千年薪火相传茁壮成长的根本原因。

吴学思想至德精神之吴学精髓是吴学脊梁,所以我们要借助知识和精神的力量,关注吴学文化的发展。吴学文化自春秋时期开始,就是江南民族的灵魂。吴学文化起源于江南,服务于江南,成熟独立之后,依然肩负教育,助人伦之神奇使命,吴学文化的创造也始终是有广阔的市场,天设地造,充满文化精粹的精妙。

吴学文化返璞归真,正本清源,必须要还原吴学的一个真。返璞是修养,归真是境界,返璞不是复古,归真不是还俗。

天地养我之正气,同养吴学文化之灵魂。江山一统贤士闲,半壶小酒酌精神。卧吟天地醉,吴学梦上圆。吴学文化迎合时代,吴学文化必须绽放光辉。挺起吴学文化的脊梁,筑基吴学梦,向着吴学文化的美好进发!

传播中欧文化,展示政企风彩。本网稿件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来源作者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
(4)
上一篇 2022年11月20日 下午1:03
下一篇 2022年11月22日 下午8:0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